欢迎来到浦东志愿者家园!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内容下一篇><返回><上一篇

2012年度浦东新区十佳志愿者姜龙
来源:    编辑:志愿者家园网    发布时间:2013-03-07
 

用行动呵护身边的野趣

——记浦东新区(2012年度)优秀志愿者姜龙

 一轮如血残阳渐渐没入海面,染得海水一片金光;成群结队的白鹭、野鸭在天空中盘旋飞翔,在海滩上追逐嬉戏……这是上海南汇东滩湿地禁猎区成立之初,一位爱鸟人士写下的字句。残阳如血,群鹜齐飞,这一片令人心醉的土地如今却遭受到最严酷的生态危机。

广袤的湿地,是上海这座城市得天独厚的资源。长江裹挟着泥沙和各种微生物一路奔腾而下,在此汇入大海,并形成了丰富的湿地资源。

 2012年末,在上海野鸟会论坛里,志愿者发起了征集市民签名上海南汇东滩禁猎区湿地保护呼吁书的活动。他们这样写道:美丽的海岸滩涂,成群的海边候鸟,随手可拾的小螃蟹、弹涂鱼、黄泥螺……这些是不是都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呢?滩涂湿地的消失,对候鸟是灭顶之灾,对城市生态安全也会构成威胁。

除了湿地萎缩对鸟类的威胁,你知道这个中国最大的城市,每天有多少非法设置的捕鸟网、兽夹在等待着飞禽走兽吗?在郊县的一些农贸市场上,有多少野鸟等野生动物被公开非法销售着吗?你见过在巨网中痛苦挣扎的鸟儿吗?你见过被兽夹活生生夹断腿的黄鼠狼吗?……这些决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悲剧。

所幸,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正在行动起来,他们自发地聚集,利用节假日前往崇明、松江、青浦、闵行等地的密林、湿地开展护鸟巡视,配合林业等政府职能部门发现和处置非法设置的捕鸟网、捕鱼地笼和电捕鱼的现象,向周边村民发放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资料。

在他们中,有一位年轻的志愿者——姜龙,他曾是上海绿洲生态保护交流中心的志愿者,也是以动员公众参与野生动物及栖息地保护为宗旨的萤火虫环境保育志愿者小组的发起人。

初次见到他的时候,是在一个严寒的夜晚,他头带黑帽,身穿灰色迷彩服、背着双肩包走进了我的房间。细细打量,三十多岁,约莫17的个子,身材挺拔,表情严肃,不苟言辞。姜龙刚从野外回来,又饥又饿,嘴唇干裂。我提议到楼下的餐厅吃点东西,他拒绝了,只是要了一杯开水,迫不及待地喝了下去。

我们直奔主题,谈起他所热爱的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姜龙找到了感觉,他如数家珍般介绍了近年来所做的一切,让我感到了强烈的震撼和感动。

随着姜龙的叙说,一幕幕动人的场景展现在我的眼前……

平日里,若逢节假,姜龙往往会穿戴整齐,或独行,或和其他志愿者一道,坐着公交车前往上海的远郊开展反偷猎巡视

初春的一天,姜龙和同伴们步行10余公里,从松江区泖港镇一路走到金山区朱泾镇,穿行在黄浦江上游支流秀州塘岸边的密林里。林子里藏着不少非法设置的捕鸟网!一旦发现,姜龙立即掏出剪刀,先剪断三根黑色经线,然后把网收拢。他早已熟悉林地环境,行动敏捷快速。

姜龙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公司小职员,怎么会管起这档子事?2004年夏天,爱好户外活动的他去浙江乍浦九龙山游玩,正在一片林子里走着,冷不防一头撞进了一张捕鸟的网……那网用细丝线编成,在阳光照射下很难看见,这是他第一次见识捕鸟网。

这次不期而遇很快就淡忘了。直到又一回,他去上海西南郊区,坐的乡村巴士路过一个名字怪怪的站点,叫做北雉鸡汇,正在好奇之时,一个农民挑着一扁担东西上了车,再一看,扁担上居然挂着二十多只光鸡!那活物的身形比一般的鸡苗条,尾羽格外细长。姜龙忙问:你这是卖野鸡吗?农民说:是啊,这是正宗野鸡,一只卖25块钱!

       2006年底,姜龙成为了上海绿洲野生动物保护交流中心(上海首家在民政局备案的环境保护类非政府组织,后更名为现在的上海绿洲生态保护交流中心)的志愿者。他逐渐了解到,上海的野鸟资源其实相当丰富。2008年秋,在崇明东滩,姜龙结识了一对香港老夫妻,他俩是上海野鸟会的会员,当时在上海工作,经常在观鸟途中拆除遇到的捕鸟网。姜龙认同了他俩的信念:爱动物需要践行。

香港远道而来的朋友都如此热心于生态保护,作为上海本地人我们为什么不做些什么来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呢?于是,姜龙也开始通过网络招募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前往崇明东滩护鸟,由此发起了野保巡视志愿行动,并坚持至今。

践行和实干,是姜龙为人处事的取向,生活中他也讲究实用。就说他为巡视置办的那套行头:脚上的99式作训鞋买自劳防商店;身上的迷彩服买自淘宝;头上的帽子买自地摊;他用一个旧的卡片照相机,是朋友借给他的,其实是送他了……。设施和装备虽然简陋,但丝毫不影响他护鸟爱鸟的决心。

为防沾染上疫病病菌之类,清除鸟网时必须戴好医用口罩和橡胶手套。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做的事:有的网乍看如一团败絮,其实有数十米长,纠缠着树枝与藤蔓,甚至埋进厚厚的腐殖土里。初春的林子里已经闷热,半小时忙下来,棉纱口罩濡湿了。

撞进网的鸟多半是被缠死的,它越挣扎,丝线缠得越紧,直到勒断鸟颈、割断鸟舌……,如果网里有活鸟,那你得非常耐心谨慎。时间最长的一次,姜龙耗费20分钟解救出一只白头鹎,幸好它只伤了羽毛。而最多的一天,姜龙和另一位志愿者在泖港镇一片林地里清除了119张鸟网,那是个雨天,做完之后手酸得很,腿也软了。

有时,姜龙会与捕鸟人正面遭遇。那次,他撞见一个人正在收取猎物,赶紧上前劝阻,捕鸟人却抵赖说自己是来救鸟的……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一首诗,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可谓字字珠玑。几千年过去了,至今还有这样的一些人,为了一点蝇头小利,竟不顾三令五申,大肆捕捉、杀戮这些可爱的小精灵

长期行走林地,姜龙练出了敏锐的感觉:一只小鸟飞上树梢,他能看出它在筑巢,因为鸟嘴里衔着草茎;一只野鸟在背后扑翅而飞,他能听出这是夜鹭——竟然已经学会听声辨鸟!姜龙说他喜欢小动物,动物很美,但在人类有意无意的压迫之下,它们的生命已变得越来越脆弱。

走出林地,公路边有家杂货店,店后头的田里,有人用竹竿支着一张网。姜龙忙上前问:阿婆,后头的网是你做的吗?麻雀是保护动物,而且现在不是收谷时节,能不能把网拆掉?一边送上一本护鸟宣传册。经他一番劝说,店主拆掉了捕鸟网。百姓是善良的,只要耐心沟通,就会收到效果。他说。

姜龙觉得,爱护动物包括鸟儿,先要有认知,了解了才能思考和判断。他开了博客,并不时群发邮件跟护鸟志愿者分享知识。

用网络串联,姜龙召唤并组织了一批批志愿者参与反偷猎巡视,最多一次带领10多位同伴一起行动。2012年,姜龙和同伴们在松江、青浦、金山等地的黄浦江水源涵养林、滨江湿地、苗木基地等处开展了近20次巡视,拆掉500多张捕鸟网,还当场制止偷猎者十多人次;当地林业部门接到志愿者的巡视报告后,又拆除了100多张捕鸟网。

巡视时,姜龙总不忘给新加入的同伴介绍野生动物与生态保护知识。有一次,在松江泖港镇南三村林地,大伙在网中发现了一只刺猬,还看到刺猬身上有22只黑色的虫——这是蜱,吸饱了血,能从芝麻大小涨成一粒黄豆。姜龙讲解说,蜱可能会传染疫病,不要用手触碰;在野外,要扎紧袖口、裤脚,也可用风油精驱虫。非法捕捉、加工、运输、销售、驯养鸟类等野生动物,有可能造成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扩散。所以,保护野生动物,就是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现在,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每月至少两次前往上海的郊县巡视,范围也从崇明东滩渐渐延伸至松江、闵行、青浦、金山等地,骨干队伍约10人左右。去年起,姜龙开始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前往,除了巡视非法捕猎行为,还希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上海有如此这般充满野趣的地方。

野保巡视坚持至今,志愿者们欣喜地看到了很多改变,姜龙坦言,就崇明东滩而言,捕猎情况比过去好多了,当地的野保部门反应也越来越迅速。

在上海科技馆旁的小湿地,志愿者在护鸟的同时,对非法捕捞的行为也进行了干预,放置地笼等非法渔具捕鱼捉虾不仅干扰了水鸟休憩、繁殖,也会对池塘的水生态系统产生影响。鱼虾少了,菹草等水生植物容易过度繁殖,会加剧水体的富营养化。经过阻止和宣传,加之相关管理部门也在湿地里竖起了禁止钓鱼的警示标志,如今去湿地钓鱼的市民已经大为减少。

现在我们去巡视,基本看不到钓鱼的人,有时看到个别市民,上前劝阻一下,他们也会自动离开。姜龙说:不过,用笼子捕捉鱼虾、黄鳝的人依然存在。有一次他们在清理池塘时从水里竟捞出了9个地笼。

为了保护鸟类生存的环境,他们还多次开展清除水草和垃圾的活动。去年5月,上海科技馆前一块自然湿地池塘水面上的菹草疯狂蔓延,不但影响景观,而且富营养化的水质将直接威胁到多种水生物的生存。

一个周末的清晨,上海绿洲生态保护交流中心20多位志愿者在姜龙的带领下集中开展打捞菹草会战。

一到现场,大家各就各位地忙开了。几位穿着连体橡胶衣的志愿者站在水中用手一把一把地捞着菹草,只一会功夫用来装菹草的橡皮船就装满了,岸上的志愿者拉上去再集中堆放处理。

姜龙说:在打捞中为防止伤害到池塘里的小鱼小虾,志愿者们不借用任何工具只靠双手打捞。每次捞完双手都泡得发白,而且被一些小虫叮得又红又痒。

江河交汇处孕育的湿地,往往给河口城市带来独特的巨大财富,清新的空气,丰富的植被,多样性的生物……不过,在黄浦江和长江汇流的河口,带来的却是满目的垃圾和不可降解的材料。

清理这些垃圾的行动无疑更是一场硬仗,从20119月至今,萤火虫环境保育志愿者小组先后策划和参与了4次对滨江湿地的净滩行动。姜龙说:根据我们的保守估计,若靠手工捡拾来清理掉这片湿地表层的固体废弃物,需要50万人次,每人干上一小时。

去年5月,萤火虫的志愿者一行十余人,参与了净滩行动。经过志愿者一个上午的行动,已经在湿地里清理出40大包垃圾。清理过的地点,表面已经看不出有明显的垃圾,不过,更多的垃圾在芦苇秆下,而要清理这些芦苇秆下的垃圾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每翻出一张塑料纸,都无法预计到下面会带着多少东西,有时候垃圾被踩在脚下,不得不边挪动脚步,边往上拉,一不小心脏水就会溅到脸上。

湿地中,垃圾的储量远远超出了想像,仅仅一个平方米不到的地方,初步清理完浅层就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然而,这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其实,在这一带面积并不是非常大的湿地上,志愿者涉足的地方还只是一小块,芦苇荡靠近岸边的一侧,放眼望去,是白茫茫的一片。姜龙说,现在还算好的,按照计划,清理完芦苇荡里的垃圾,外围还有更多的垃圾等着我们去清理,到时候在浅水中,需要更专业的清理工作。

经过一天的战斗,志愿者们共清理出87大包垃圾。看到这些战利品,志愿者们感到很欣慰,姜龙说:虽然是杯水车薪,但大家参与的热情很高,希望这种意识能传播给更多的人,从生活中改变陋习,积少成多,环境就会有质的好转。

一位年轻的志愿者曾有些绝望地对姜龙说:“‘工程量太大了,我们这些人根本干不完!姜龙似乎早有心理准备,他笑道:上海有2000万人口,不怕捡不完!不过,姜龙补充道:这只是清理表面垃圾,不包括隐藏在浅层的垃圾。虽然收效甚微,希望行动能唤醒人们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姜龙多年来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生态保护志愿活动。策划和发起了野趣上海市民体验营、湿地守望志愿活动、野保巡视志愿行动等系列活动,在引导和动员公众参与城市湿地保育、野生动物保护、自然体验和教育,促进政府相关部门、民间组织、新闻媒体、公众之间的交流等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和努力。团结了一批热心公益的志愿者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为培养孩子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自觉意识和习惯,姜龙还组织夏令营的营员们进行了一次上海植物园夜游体验。

第一站是荷花池畔。打开你们的手电筒,看看现在的睡莲和刚才见到的有什么不同吗?”“哇!妈妈你快看,它闭起来了,真神奇!孩子们的惊呼声此起彼伏,家长们也看得起劲:说实话,虽然早就知道这个常识,却也是头一回见。”“你们再仔细瞧瞧,看谁运气好,能撞见金线蛙和龙虾。姜龙站在队伍的中央,手执电筒,朝着池面打光,就能清楚地看到池底的样子。看这,这是什么?只见池水中,贴着淤泥的地方游着三两只龙虾。是不是比我们平时吃的小龙虾要大?这可是野生的、纯天然的。

见到了的龙虾,孩子们探宝的心情变得更加急切了,拿着手电筒照照这,照照那,还真有了收获。老师,看这!在灯光的汇集之处,一只迷你的金线蛙稳稳地停在了荷叶上方,周身的绿色与荷叶相当,完美地起到了隐匿的作用。你们看它多淡定,任凭你们怎么用光逗它,都一动不动的,其实它是在保护自己。

萤火虫对生存的环境要求相当严苛,必须干净湿润。而关掉手电后,他们竟然在一片树丛中发现了微小而荧荧闪烁的小天使。大家都站在黑暗中,小小的发光体友好地飞近你,一转身,又藏到了那片低矮的草丛中。

直到走出矮丛,人们还都沉浸在当时安静恬然的氛围中,不可自拔。游园时,头顶不时有夜鹭和蝙蝠飞过,黑色的身躯小而灵活,在夜空中一闪而过,是名副其实的夜精灵

此次体验,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一粒种子,希望这粒种子,能在未来自然环境的保护中生根发芽。

姜龙还组织了一批志愿者到上海科技馆湿地进行体验,他们中有些是学习生物专业的大学生,有些是纯粹的自然爱好者,也有些是带着孩子前来观察自然的家长。恰逢高温天,尽管太阳已经落山,大地仍旧宛如巨大的蒸笼。

在二十几人组成的队伍里,有一群人的装备与众不同。强光电筒、捕虫网、昆虫盒、放大镜……原来,2011年起,上海科技馆湿地生物兴趣小组每周二下班后都自发前来湿地做昆虫和无脊椎动物的观察,一一记录下当日的收获。受姜龙邀请,他们与绿洲的志愿者以及生物爱好者一起做一次观察。

照相机咔嚓咔嚓、手电筒一闪一闪、笑声与惊叹声不断,在这片伸手不见五指的湿地里,一群人汗流浃背却欢快不已。直到晚间830分,大家才慢慢从湿地撤离,临走放生了所有的昆虫,包括姜龙带来的三只独角仙

夜色已深,姜龙起身告辞,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感觉到一颗博大爱心的光芒在闪耀:爱鸟护鸟、湿地保育、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宣传、组织自然体验——“用行动呵护身边的野趣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习惯和本能。在他对大自然的奉献中,我们看不到名利之心,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有他在疲惫后的那种心灵的满足。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姜龙的感召和带动下,必将会有一个又一个志愿者紧跟其后,一大批爱心人士将共同绘就美丽上海的明天。

上海的周边,将会成为鸟类和野生动物的天堂,让我们拭目以待!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20091号

沪ICP备11043936号-3

© 2001-2024 版权所有 上海浦东新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浦东新区志愿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