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浦东志愿者家园!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内容下一篇><返回><上一篇

2012年度浦东新区十佳志愿者宋天明
来源:    编辑:志愿者家园网    发布时间:2013-03-08
 

夕阳也是人间最美的风景     

     虽然已经逐渐老去,不老的是充满生活激情的心,是爱民为民的善良愿望。许多有着光荣历史的老干部,在进入人生的“第二驿站”后,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余热,让生命在平凡中闪光,已到耄耋之年的宋天明医生夫妇就是这样的人。

宋天明曾在部队当过医生,曹孝玲系祖传中医,也曾在部队医院工作,后先后转业到地方继续从医。
  两位老人离退休回到社区后,小区里的居民得知他们都是医生,经常会上门询问有关疾病和保健的问题,而他们也总是耐心地解答,并针对病情提出建议。

12年前,一位邻居因为脑溢血突发,等通知到宋医生的时候已经晚了,从此这位患者留下了后遗症。这件事让宋医生夫妇内疚不安,因为前不久同样的病由于病人有他家里的电话,得到及时抢救而安然无恙。曹医生经过深思熟虑,对老伴说:“当年部队领导曾教育我们,退役后一定要发扬军队的好传统,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能丢。现在小区里的老年人越来越多,防病治病的任务相当繁重。社会上如今热线很多,如小郭热线、徐虎热线,心理求助热线等,我们何不仿效一下,也搞一个老年人健康求助热线,帮助老年患者排忧解难。”“行,这个主意好,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医学特长,发挥自己的余热为居民服务。”宋医生十分赞同。
  他们的想法很快得到了潍坊街道竹南居委会的支持。说干就干,宋天明夫妇立刻对外公布了自家的电话号码,并向街道里的广大居民承诺,实行“三不”:上门服务不收分文,不接受吃请,不收受任何礼物。就这样,老年健康求助热线开通了。

   

 多年来,无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还是白天深夜,宋医生夫妇总是随叫随到。十几年来,有百余急发病人被抢救回来。

有天深夜,邻居周国铨血压突然升高,且神志不清,宋医生接到电话快速奔到病人家指导抢救,现在这位邻居身体好了,老伴逢人就夸宋医生是“救命恩人”。

一天中午,家住八佰伴附近的83岁郑大伯家属打来电话:郑大伯发高烧,神志不清,突然跌倒,小便失禁。宋医生接到电话后,立刻背起药箱,叫上出租车赶去他家。郑大伯烧得很厉害,一量体温,高达40摄氏度。宋医生又见郑大伯右下肢还有一片红斑,便初步诊断为丹毒,认为需马上住院治疗。宋医生赶紧打120叫来救护车,将郑大伯送到附近的大医院。经进一步检查,证实宋医生的判断是准确的。打针用药后,郑大伯转危为安。
  还有一次已是半夜时分了,宋医生夫妇正在熟睡中,突然电话铃骤响,是一位姓周的居民打来的,说他心动过缓,一分钟只有30跳,心里感觉很难受。夫妻俩赶忙披衣下床,拿起医药箱赶去。检查后,他们建议老周立刻上医院检查。果然,是心脏出了问题,医院不但给他开药治疗,后来还为他装了心脏起搏器。不久以后,有一天老周又打来电话,连呼:“我难受极了!快来救救我,否则我要死了!”曹医生急忙赶去。原来,老周为了加快恢复健康,食用了一株较大的野人参,由于食用过量,造成中毒。曹医生当场用白萝卜榨成汁,让他喝了下去,帮他及时解了毒。老周为此非常感激,逢人便说:如果不是曹医生及时赶到,自己可能就不行了。
  急病就是命令,电话就是召唤。两位老医生总是随叫随到。有时有事外出,他们回到家里的第一件事就是翻看“来电显示”,与对方联系,以最快速度赶到患者家中。家住潍坊路的六旬妇女祝桂华,回忆起两位医生对她婆婆的关心和指导,心情就十分激动:“我婆婆患有心脏病,装过支架和心脏起搏器,后又得了脑梗。近3年中,他们上门三四十次,我家住的是6楼。每次来他们都热情指导,如何用药,如何控制饮食,生活上如何照顾,如何防止发生意外情况,非常具体。如果没有他们的关怀,我婆婆也许早就不在了,而今她已90多岁。两位医生真是比亲人还亲!”

居民打热线还经常询问一些日常生活保健的问题,比如大热天高血压病患者是否要减药,心脏病患者参加什么样的运动较为合适,糖尿病患者如何控制饮食,练气功对动过手术的癌症患者是否适用,长寿要注意哪些问题,大热天为何不能长期吹空调,柿子与螃蟹为何不能同食等。在电话里,宋医生夫妇耐心解答,这些问题都会得到令居民满意的答复。
  热线电话开通13年来,已为老人服务7000余人次,影响日益扩大。目前拨打热线电话的除本区市民以外,还有外区和外省市的,远的更有来自辽宁、云南、北京、广东等地。
  两位老人义务为群众服务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大家。家住长乐路的蒋女士患肝硬化,伴有腹水和消化道出血。宋医生夫妇曾多次为其义诊和指导,帮助她的生命延续了好几年。去年蒋女士在临终前向女儿交代:我死后你可不要忘了宋医生,他是位为人民服务的好医生,你每年都要代我去看看他哦!
  在办求助热线的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人的不理解甚至冷嘲热讽,有位居民对曹医生说:你们整天忙忙碌碌,走东家奔西家,一接到电话就要出发,饭吃了一半也要扔下,大冬天的半夜里也要起来,太辛苦了!其实你们两人加起来收入不菲,完全有条件去国外旅游旅游,到大剧院看看歌剧,过过清闲享受的生活,何必像现在这样!曹医生回答道:“人各有各的活法。我们觉得,在晚年用医术为大家服务,缓解或解除他们的病痛,就更有意义,这也体现了我们的人生价值。再苦、再累、再忙,我们也心甘。”

当然,居民更多的是对两位老人的尊敬和爱戴,去年1月,宋天明老人因病住进了医院,这下可惊动了整个街道,短短两个月中,就有100多位居民自发地去医院看望他,关爱之情溢于言表,大家都衷心地祝宋医生早日康复。

在采访时,许多居民提起宋医生夫妇是交口称赞。社区有位年近六旬的大姐翘着大拇指说:一年到头,他们奔波在居民中间,指导患者与病魔作斗争。从不收一分钱和礼品,有时还要给患者买礼品、买营养品,支付车费、药费。

竹南居委会社工陈宝妹说:有位蔡老先生便秘,五天未大便了,腹胀得难受,自己想尽办法不仅无效果,还弄得肛门出血。宋医生接到求助后,立刻赶去。他用手指轻轻地帮蔡老先生一点一点抠出粪便,然后使用灌肠剂帮他通便。这种精神真是可贵!

为了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更准确地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在上门服务中科学地指导患者。平时,他们夫妇俩常会到书店里走走,寻觅一些自己喜欢的医学书籍。每年花在购书和订医药报刊杂志上的费用总在数千元。他们的家中,除了6个书柜全是书外,连床底下都堆满了书。
   宋医生还负责街道老年协会为民服务组工作,并担任竹南市民老年心理健康讲座班以及高血压讲师团老师,保健讲座向居民们宣传、普及健康卫生知识,为居民健康夯实根基。开课至今,有1200多人次受听。他们先后讲过的课程有《养生保健》、《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糖尿病的防治》、《癌症的预防与治疗》等。在这些课程上,除了运用自己多年积累的医学知识,也加入了不少他们从书报杂志吸取的最新信息,使讲座非常贴近老年人的实际生活。
    
小区有一位多病缠身的居民,叫廖永盛,一年365天,几乎月月跑医院。保健讲座开班后,他抱着听听看的想法来到课堂,然而却越听越有劲,在课堂里认真听,到家里仔细想,还买保健书指导,如今他扔掉了药罐头,很少去医院。邻居们问他是什么灵丹妙药让他越活越精神,他乐呵呵答道:多亏宋医生的保健讲座。

     几年前,宋医生在党支部和居委的支持下,成立了小区白衣志愿者团队,从最初的夫妇2 人扩大到6人。团队建立了居民健康情况台账,80岁高龄老人有几名,大病重病几名,独居老人几人都一一记录在案,并派对结友,开展阳光关爱活动。居民们竖起大拇指夸他和他的团队都是心系于民、情系于民的白衣天使。

     宋医生还是新四军研究会的成员,过去的老战友都已年过八旬了,多多少少都有些病。只要他们打来电话,宋医生立马登门,亲自为他们检查、咨询、提出就诊建议。

    如蚕吐丝惜晚年,甘献余力度夕阳。宋医生夫妇虽已到耄耋之年,但仍然竭力为民服务,投身于志愿者的行列,以辛勤和汗水,在救助别人的同时,也演绎了一曲大爱无疆的颂歌,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最温暖的力量。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20091号

沪ICP备11043936号-3

© 2001-2024 版权所有 上海浦东新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浦东新区志愿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