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浦东志愿者家园!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内容下一篇><返回><上一篇

聚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记浦东新区2013年度十佳志愿者顾燕
来源:    编辑:志愿者家园网    发布时间:2014-03-18

一位娴静雅致的美丽女子,有一份稳定的机关工作,有一个幸福的小康之家。她可以和很多相似的女子一样,沉醉于安逸的个人生活,但她却将自己投身到社会公益,投身到关注弱势群体的事业当中。

这位女子,有着一个美丽的名字——顾燕。

 

环保——播种在母亲河岸边

顾燕原来的本职工作是在浦东新区河道管理署负责办公室工作。浦东有12000多条河道,她所在的单位负责全区的水环境整治和管理工作。从事办公室工作的她,在做好平时忙碌的案头工作的同时,还密切关注浦东的河道浦东的水,看到被污染的河流,她心急如焚。如何才能改善水环境?这是她一直思考的问题,同时她也身体力行,去持续地致力于水环境的保护宣传。

无论是出自哪里的污染源,最终都流向河道,河道也是受害者。所以治污的根本在于治理源头。于是,她想到了宣传。她利用“工作之便”,调动一切自己能调动的资源,联合本单位业务部门,主动联系企业、居委、社区、学校等单位,把宣传活动有声有色地搞了起来。

最让顾燕有成就感的是学校,学校领导和老师都非常欢迎他们去宣传,还时常主动来邀请他们去学校给孩子们上班会课、思品课。于是,顾燕组织单位的年轻人成立了宣讲队,大家分头编写宣讲材料,制做PPT,力争把宣讲活动做得生活活泼。他们通过做游戏、讲环保故事,知识竞赛等形式,强化学生们参与环保的意识。他们还在全区范围进行环保演讲、征文、绘出眼里的浦东水等活动,浦东一百多所中小学校踊跃报名参加。

杨思中学、祝桥中学等学校的班会课上,同学们交流爱水护水妙招,开展环保知识竞赛、参加护河活动。百米画布边上,百名浦东中小学生专心绘出他们眼中的浦东水、绘出他们想象中的水,绚烂多彩的长画卷与一旁美丽的高桥港相映成趣……

张江长元村、高东竞赛村等新农村里,顾燕组织河道署、村委干部、养护公司的志愿者们冒着酷热挨家挨户与村民们交流,宣传垃圾不落地、并赠送环保宣传品……

世博期间,一股清凉的环保风吹进了世博前沿的上钢街道社区学校和社区,上钢街道的孩子们以精彩的水环境保护与低碳环保演讲让在座的社区群众和学生们沉思良久……

莱阳新家园居委的“环保低碳生态活动课堂”上,暑期放假的同学们济济一堂,认真倾听顾燕讲述生态故事《寂静的春天》,感受保护生态的迫切,让地球家园永远鸟语花香、清新美丽……

在陆家嘴滨江大道,顾燕组织单位职工、企业员工、热心网友、学校师生一同为共建美丽安全的黄浦江堤防开展多种志愿活动……

历年来,一百多个水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正彰显着成效、产生着影响:培育了一批批环保使者,2010年“水与世博”主题宣传活动获区宣传部特色奖,顾燕和同事们编撰了“水让浦东河道更美丽”和“水与世博”探索之旅的宣传书籍,组建的水环境保护志愿者服务项目获得了区“十佳志愿服务项目”,2011年底,顾燕个人也获得了“上海市母亲河奖先进个人”称号。

顾燕2001年开始做这项工作,至今已经14年了,她心怀沉沉的社会责任,做着这项公益工作。现在的她,虽然换了单位,但公益的情怀不曾停歇,志愿工作一直在继续,宣传的内容也已经不仅限于水环境的保护,她把环保的理念推广到了方方面面。

他们每年总要组织十来次大大小小的活动,把环保意识如种子般播撒进了孩子们、社会公众们的心田。

在组织志愿宣传的时候,顾燕有时也会有小小的困惑,不知今天所做的工作是不是值得,有没有意义。然而。环保宣传是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所以她坚信,只要坚持下去,他们所做的,一定会对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促进这个社会的文明进步起到积极的作用。

 

帮困——情系雀儿寨的朗朗书声

顾燕关注身边的母亲河,也关注那些她从未踏足过的贫困山区,关怀那些她素不相识的贫困山区孩子。

在她很年轻的时候,还没有成立家庭,她内心就有强烈的、慈母般的责任感。那时,她的工资也不高,又要筹备组建小家庭,花钱的地方不少,但当她了解到一些边远的山区,孩子们上不起学,她就会安排出一部分钱,一有机会,就捐助。

顾燕成家以后,有了孩子,这种想法就更加强烈。她觉得,公益,要从家庭做起。她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能只顾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还要从小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力所能及地帮助困难的人。虽然那时孩子还小,但他们夫妇正儿八经地把孩子叫到一起,一家三口一起商量爱心传递的事。后来他们家通过中国青少年基金会,通过一对一捐助,与广西的三个孩子结成了对子。他们一家三口每个人都负责捐助一个孩子小学阶段全部的学习费用,女儿也拿出了自己的压岁钱,捐助了一个孩子。他们还与那些孩子通信,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当他们接到其中一个孩子的回信时,全家高兴了好长时间。

顾燕有一个朋友,他曾作为背包族到过湖南凤凰山区进行实地考查,拍回好多反映当地山区生活贫困的照片。在这些照片里,最打动顾燕的,是那里有所叫雀儿寨的小学,教室简陋,条件极差。全校共有三四个班,却仅有一名患有严重风湿病的麻教师。就因为条件太艰苦,年轻老师来了又走,一个也留不住。

看了这些照片,顾燕坐不住了。她回家发动丈夫和女儿,在单位发动同事、发动身边的朋友,组成了他们自己的小小帮困团,与雀儿寨小学进行点对点的捐助。每到开学前,他们给山里的孩子寄去学习用品;每到冬天,大家又亲自动手给孩子织毛衣、编帽子,然后和同事征集到的其他衣物一起,打了好几个大包,载了满满一车送到邮局给他们寄过去。

上海世博会期间,团市委组织那所小学的优秀学生到上海来参观,她组织同事和朋友们一起去看望他们,当得知学生们连最普通的行李袋都没有,所带的衣物、行李全部装在破破的马夹袋里,她马上发动家人和同事,一下买了十来个书包送到了孩子们手里。

孩子一波一波长大了,离校了,但顾燕与麻老师一直保持着联系,时常互相发消息,说说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有时候老师会把孩子的照片发给她。每当顾燕和同事朋友们看到照片上孩子们纯朴的笑脸,内心会为切实帮助了他们而感到欣慰,感到深深的喜悦。

 

地铁——红马甲相约的星期六

五年,是个什么概念?对于老年人,五年是又增加了一个大大的福分;对于成年人,五年是迈向更加成熟的一个过程;对于孩子,五年足可以让他们从懵懂的孩童,成长为很有主见的青少年。

在跟随妈妈去地铁站做志愿者的五年,顾燕的女儿便经历了这样的蜕变。

这话头要从2007年说起。那年,浦东妇联在东方网搞了一个家庭博客大赛,顾燕和其他获奖家庭在网上相识,因为大家志同道合,他们的相处渐渐从网上走到了现实中。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在即,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作为东道主,我们该以怎样的文明姿态去迎接四方的客人,从而展现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风貌呢?他们想到地铁世纪大道站是个大站,是大多数人坐公交前往世博园的必经之路,又有四条地铁线路在此交汇,站的路况比较复杂,不熟悉的人来到这里还真找不着北,如果在这里做公益活动,不是很好吗?一经商议,大家一拍即合,一支自发组队、自掏腰包的地铁志愿者队伍就这样组成了。他们喊出的口号是:相约星期六,有闲就公益。

20096月开始,这支由网友组成的队伍便在每个周六的上午九点到十一点,穿上红马甲,在世纪大道地铁站,进行文明宣传、疏导人群、维持秩序、为乘客指路……因为他们,地铁里多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有一次,顾燕在地铁站台上,遇上一花白头发的老伯伯要去静安寺转车,顾燕带他去2号线的途中多问了一句,您要去哪里?老伯说要去坐2号线再转车坐公交去西郊公园。顾燕马上将老伯伯带到站内的地铁线路图跟前,向老伯作了一番详细的说明,指明了一条坐地铁直达的快捷路线,老伯伯当然欣然接受顾燕的建议,并连连说:志愿者,好人!

还有一次,一列地铁靠站后,乘客分流散去,顾燕发现有个皮肤黝黑的老大爷还站在原地,脚下放着三个大行李包,左顾右盼,显得十分焦急。看到这情形,顾燕上前一询问,才知老人是在等去买票的同伴回来。顾燕一想,他们人都进站了,怎么还要买票?会不是会老人要换乘其他地铁线路呢?一问,果真是如此,他以为换乘需要再买票,所以,差他的同伴去找买票的地方了。顾燕耐心告诉他,换乘不需要另外买票,你们到目的地后,出站时如果票额不足,直接去出口处的服务台工作人员那儿补票就行了。老大爷一听恍然大悟,欲拔腿去找同伴,可又放心不下他脚下的三大包行李。顾燕对他说,如果您信任我,就让我帮您看包,您去找人吧。一会儿,老大爷带回了另一位老人,顾燕按他们要去的目的地作了指向。看他们上了车,微笑着跟她挥手道别,顾燕才放了心。

在长期志愿服务的实践中,让顾燕有了很多的体会,她总结了“三个多”:面对乘客的询问,不妨多问一句;对于老年人,不妨多陪几步路;对于不了解地铁规则的乘客,多说几句劝导的话。多年的地铁志愿服务也让她和她的朋友们总结了一整套志愿礼仪、场地熟悉、志愿技巧等方面规范服务的须知,一旦有新志愿者加入,总会在志愿之前进行专门培训。

在这支汇集了各行各业、老老少少的队伍里,顾燕的女儿从幼儿园大班起就跟着她做志愿者。现在,孩子已经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长得比妈妈都高了,在妈妈的带领下,她早就是一名能独当一面的老志愿者了。

2013年的酷热之夏,令很多上海人难忘。气温高达40多度的一个周六,在志愿服务的时候。她女儿和另外一位叫娟娟的志愿者遇到一位老爷爷问12号出口在哪里。她给老人指了方向,老人刚跨了两步就两腿一软。好在两人上前扶住了他,老人才没摔倒在地。她们一边扶着老人向出口走去,一边与老人攀谈起来,得知老人已经81岁高龄,这次出来是为了去特约维修问修理手机,家人都在忙事,所以只得自己出门,老人还说自己身患高血压、脑梗、心肌梗塞等多种毛病,又没带药。志愿者俩担心这么热的天,80多高龄体弱多病的老人独自外出太危险,考虑世纪大道站周边交通复杂,为防老人出意外,她女儿和娟娟一起一路搀扶老人出站,在炽热的阳光下一直护送老人到达手机特约维修部,安顿好老人,并告诉老人回家如何乘坐附近最便捷的公交路线后,才告别老人回到志愿服务岗位。

做志愿者,有得也有不为人理解的时候。在劝导乘客文明乘车的时候,也会招来谩骂和白眼。但因为有广大乘客的支持和理解,他们坚信自己所作的友善的提示和劝导,就是在地铁里播洒文明的种子。天长日久,这些种子总会慢慢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如今志愿者的队伍在一点点地壮大,他们也欣喜地看到,如今地铁的文明程度已经比五年前相比,已经有了明显地提升!这其中,也有志愿者们不计回报的付出和汗水啊!

五年如一日,相约星期六、有闲就公益。从来不需要召集,也不需要约定,每周六,总会有一支志愿者队伍亮丽地活跃在世纪大道地铁站。而顾燕,不仅自己有闲就参加周六的志愿,还带起她的女儿和丈夫,跟着她成了这支队伍里的骨干分子。

开始,她先生特别不理解,觉得你一个女人,作为家庭主妇,到了周末,理应留在家里做做家务,陪陪孩子。有个偶然的机会,她带先生参加了一次地铁志愿,发现给别来送去方便与温暖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莫大的快乐。自那时起,他就变了。顾燕说,现在他比我还积极。每到周五晚上,睡前一定要把闹钟拨好,为了星期六早起,去当志愿者。

有了家人的全力支持和参与,志愿,便成了顾燕和她家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她还用笔记录下每次的志愿活动日志,在东方网、新浪网等媒体上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宣传弘扬社会文明之风,至今已有几十篇之多。顾燕自己还成为了上海申通地铁公司的一位监督员。她在学校里当团支部书记的女儿,也会组织团员到地铁里开展公益活动。

几年下来,这批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受到了广大乘客的欢迎,也得到了地铁申通公司的认可。有一句话:志愿一分钟,快乐一整天。这也是顾燕和她志愿者朋友们的真实感受,她说:周六志愿两小时,真的能快乐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他们已经把地铁站当成了一个聚会的场所和孩子开展社会实践的课堂。

顾燕说,我们所做的都是很平凡的小事,但我们坚信积小美为大善。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大环境,但我们可以尽力做好自己,教育好自己的子女,用正能量去感染带动身边的人。

无论在家庭,在单位,还是在社会上,在顾燕身边,总能聚起一群热心公益的志愿者。他们聚拢来,是助人为乐、广做公益的一团火焰;散开,就像满天星,将点点的温暖和正能量照亮夜空,洒向天地。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20091号

沪ICP备11043936号-3

© 2001-2024 版权所有 上海浦东新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浦东新区志愿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