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浦东志愿者家园!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内容下一篇><返回><上一篇

2013年度浦东新区十佳志愿者傅余贤——傅余贤和雷锋驿站
来源:    编辑:志愿者家园网    发布时间:2014-08-14
 

        雷锋的名字在中国很响亮,许多人记不住他的事迹,却知道他的精神。有无数的志愿者用他们的付出,让雷锋精神发扬光大。世博会期间浦东参与志愿服务的有数十万人,焕发出巨大的能量。

          有一个当年的志愿者服务的岗亭还保留着,那就是“雷锋驿站”。驿站的站长是雷锋生前所在班的班长,副站长姓傅,叫傅余贤。

一个寒风刺骨的冬日,我来到位于上南路耀华路口的“雷锋驿站”,采访了这位闻名已久的酷爱志愿服务的老同志。

    我们的谈话是从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谈起的。那年,老傅刚刚退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他曾奋斗一生的上钢三厂。而此 时上钢三厂的原址,正嬗变为宏伟壮观的世博会会馆。目睹发生在家门口的巨变,老傅心潮澎湃,作为一个有着近三十年党龄的老党员,今后是在家安享晚年,还是继续为社会做些有益的事?正当此时,世博会召集志愿者的消息令他为之心动,老傅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经过层层选拔、培训,终于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世博志愿者!

    从世博会试运行始,老傅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志愿者的岗位上去。世博场馆有八个大门,他所在的站点为六号门,名为“城市服务外建站”,是距中国馆最近,也是最大的一个站点,被誉为“世博第一岗”,每天的人流量很大,最多曾达到107万人次!老傅坚持每个班次都提前半个小时上岗,并主动承担了站点的开启和关闭工作。由于老傅熟悉周边情况,他热情接待每一个来访的游客,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以详尽的解答,对他们遇到的困难想方设法给以帮助,因此受到了许多游客的赞扬和好评。

    一天,大雨倾盆,两位穿短袖 T恤,身披塑料薄膜雨衣的外国游客瑟瑟发抖的站立在岗亭外躲雨,老傅见状忙上前询问,原来他们等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打到出租车,正是又冷又急。老傅请他们到亭内避雨,又让大学生志愿者到附近的马路上叫来了出租车。老外非常感动,上车前双手送上小费,被老傅婉言拒绝了。还有一次,一名来自香港的游客与团队走散,他不会说普通话,交流起来很困难,老傅在求助小语种热线未果后,又多方寻找其他香港同胞帮忙,最后在警方的通力合作下将这位游客送回了他所在的团队。

    当时,老傅和他的同伴们做的好事太多了,这里不再一一枚举。难能可贵的是,在这195天的志愿者生涯中,老傅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和感受,竟创作了200多篇工作日志,而且多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字里行间无不涌动着他对志愿者事业的热爱,对志愿精神的推崇。他还将这些诗歌和一些优秀志愿者的事迹结集印制成书,冠以《七彩小屋的故事》之名,让更多的志愿者和市民分享,这无疑对于弘扬志愿者精神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傅余贤于世博会期间,破格做了两轮志愿者,还写了10万多字有关世博会的诗歌日志,这一段难忘的经历,无疑对他今后的人生轨迹,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用他发自肺腑的语言来表达,那就是:“我的志愿激情已被点燃,任何困难也无法将其浇灭。”                                        

                            

    举世瞩目的世博会圆满谢幕,她必将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志愿者也已惜别他们辛苦工作了近200天的站点,回到原来的生活常态。但,经过这么一段难忘的经历,他们还是原来的他们吗?世博精神已植入他们的血液,成为他们人生的准则和坐标。如何传承和发扬世博志愿者精神,以此作为创建精神文明建设的抓手,推进文明城区与和谐社区的建设,也成为上海各级政府思索并努力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

    单就老傅所在的站点来说,他们每天面对的中国馆还在继续开放,还有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涌来,迫切地一睹其独特的风采。他们仍然需要相关信息咨询、应急手机联系、文明宣传引导、相关宣传资料发放;仍然需要服务儿童老人、需要关心伤残人士、需要医疗急救服务等。

    一句话,他们还需要志愿者!

    在这种情况下,上钢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积极向上级反映,将这一站点保留下来,为参观世博中国馆的游客继续提供服务。于是,在世博会胜利结束后,这一站点作为上钢志愿服务站,仍然坚持服务在第一线,没有停下步伐,并凝聚成一支坚强的志愿者团队,继续服务于前来参观中国馆和其他续展场馆的游客和市民。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这一鲜明的誓言

    激发起成千上万的志愿者

    默默奉献自己的热忱

       

    无私忘我的志愿者精神

    就是当代的雷锋精神

    如今,鲜红夺目的中国馆前

    修缮一新的雷锋驿站

    又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

       

    2012年龙年伊始,随着第一缕春风吹拂神州大地,万物复苏,处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为纪念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从中央到各地都举办了一系列活动,以缅怀这位伟大的战士。上钢社区(街道)党工委决定:在原“世博城市志愿服务站”的基础上,以创新的理念筹建“上钢雷锋驿站”。将世博志愿者精神与雷锋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服务于广大游客和市民朋友,为世博园区的后续发展、为游客和市民提供全年356天常态化志愿服务,并坚持每逢周六开展各类便民服务的主题活动。

    2012419日,对于傅余贤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雷锋驿站启动仪式隆重举行。除了各级领导及志愿者外,他们还请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即雷锋生前所在连连长、雷锋驿站特聘名誉站长虞任昌同志,老连长已八十有五,虽身患疾病,但精神矍铄,他亲笔题写了“雷锋驿站”四个大字,鼓励志愿者在雷锋旗帜的引领下,争做雷锋的传人,做新时期的活雷锋。

    “雷锋驿站”经过整合,现有在册志愿者40余名,建立了活动型党支部,其中有中共党员8名,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作为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基地,常年有100余名青年学生、社区单位团员青年以及两新组织、公益组织的志愿者到雷锋驿站参加社会实践的志愿服务。

    自此,傅余贤的志愿服务生涯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他担任了雷锋驿站的首任党支部书记和常务副站长。

    这是从他日记中摘录的一段:“昨天下午,上钢社区志愿者雷锋驿站举行了隆重而热烈启动仪式。今天是我们志愿服务的第一天,我和方国豪老师很幸运的接过了志愿服务的第一棒,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

    早上,我早早的来到雷锋驿站,当我打开驿站卷帘门的那刻,心中感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还没收拾停当就陆陆续续的有人前来咨询各种各样的问题,驿站前来来往往的人群中还有不少外国朋友。‘我们这里是雷锋驿站,继续为大家服务’。我们的回答得到了他们会心的微笑。

    ‘你好!请讲!再见!谢谢!’成为今天服务过程中的关键词和常用词。

    雷锋驿站起步了,我们将以坚定的步伐踏着雷锋的脚印向前走”。

    雷锋驿站自启动至今,共接待各种咨询服务人员2600050000)余人次,周六提供各类免费便民服务12002000)余人次,举办各类活动40余场,参与达25005000)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08000)余份,发放雨伞雨披300余把(件),发放雷锋纪念徽章10002000)余枚。

    雷锋驿站还结合形势要求,开展了诸如基层团支部“主题团日”活动、大学生志愿者“拓展培训”、“文明亮眼睛”、“手绘环保袋”、“放飞风筝.放飞理想”青少年活动、迎蛇(新)年送“福”字活动、12.5世界志愿者日活动、社区企事业单位为民服务活动、高校志愿者服务队进社区活动、青年公益组织展示活动、承接新区青年专场招聘会等大型活动。脚踏实地学雷锋、一心一意为公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普遍的欢迎。

    这里记录的是发生在老傅和他的雷锋驿站里的几个小故事。

    故事一:雷锋驿站的特殊访客

    2012511日下午,驿站前缓缓走来了二位老人。他们咨询到解放日报社怎么走,为的是购买前一天的《新闻晚报》。驿站志愿者热情的接待了老人,经过交谈,得知原来这两位老人是国民党元老彭素民的长孙和孙女,是特意参加在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开幕的“彭素民生平史料展”,而这次展览,有20余件来自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的珍贵展品首次在沪展出,《新闻晚报》详细地报道了这一消息。

    面对革命先辈的后代,在惊喜之余敬意油然而生。老傅他们想方设法帮助老人联系上了报社的发行部,发行部答应尽快将报纸寄往老人在广州的家中,这就了却了老人的心愿。因为,他们要将这天的《新闻晚报》送给海内外的亲戚朋友们珍藏纪念。

    临别,老人在留言簿上写下了殷切要求,嘱咐我们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以推进社会风气的好转。 

    故事二: 为外国朋友排忧解难

    201210月的一天,一位外国朋友一脸迷茫、匆匆忙忙地向雷锋驿站走来,当班的陆荣荣和殷松梅赶紧送上问候。一连串的英语咨询实在是难以听懂,怎么办?绝不能让老外扫兴离去! 

    二位志愿者用简单的英语问候语安抚老外后,殷松梅用手机拨通了她弟弟的电话,请她弟弟与老外进行对话。哈哈!这一招还真管用!老外的脸上慢慢的露出了笑容,他的疑问与难题迎刃而解了!老外翘起了大拇指,连声OKOKThank youThank you!殷松梅她们也连连说No No

    看着外国朋友高兴而满意的离去,她们的心中再一次感悟着快乐。

    故事三:来自南汇的本地阿奶

    2013年冬天的一天下午,大约二时左右,一位老太太匆匆忙忙的来到雷锋驿站,用本地方言向我们叙述着她的遭遇,显得非常着急。老傅他们马上热情的接待她,安抚她,叫她不要急,慢慢说,告诉她:“找到雷锋驿站真是找对了地方,我们会尽力帮助你的”。

    原来老太太一早就来到附近医院看病,想不到看病的人多,一直耽误到下午。而三点钟,她必须回南汇瓦屑镇的幼儿园去接孙女,时间肯定来不及了。怎么办啊?老太太已经找了好几个地方求助,希望能借个电话用一下,通知家人去接小孩,都未能如愿。猛然间,她看见了雷锋驿站,就求助来了。老傅当即拿出手机为老太太拨好了号码,接通了她家人,让她通话。老太太的脸色舒展开了,悬着的心放下了。

    故事四:送废电池的小男孩

    20132月的一天下午,寒风呼啸,行人稀少,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个小男孩来到雷锋驿站,小男孩用稚嫩的双手向我们递上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沉甸甸的废旧电池。小声地问:“你们收废旧电池吗”?老傅赶紧回答:“哦!收的!收的”!“小朋友啊!真是要谢谢你啊!你从小就养成了环保意识,要保护好地球。大家都应该向你学习啊”!老傅赶紧为小男孩送上一枚“雷锋徽章”,年轻的母亲马上把“雷锋徽章”挂上了小男孩的胸前,小男孩的脸上充满着甜甜的微笑,大家向这位年轻的母亲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故事五:令人感动的社区老人

    2012425日,天气有点阴沉,时而,迎面吹来的风中还夹带着雨丝。

    雷锋驿站来了一位古稀老人,他手中提着一只沉甸甸的袋子,袋子里全是修理雨伞的零件。他说:“看见你们雷锋驿站感到非常亲切,学雷锋就是做好事、做好事,要从每一个人做起”,“这些修伞的零件放在家里也没啥大用,能帮人解决困难和需要,作用就大了”,“看见你们是雷锋驿站,我就送过来了”。志愿者马上热情地收下了,并表示了感谢和敬意。

    故事六:相聚是缘,难说再见

     2013年的夏天,烈日炎炎,太阳无情地燃烧着上海滩。然而,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敦市的美籍华人凌睿与凌辰这两位小姑娘,却不畏高温,加入了志愿者团队,她们的服务时间都超过40个小时。

    原来,她们是随着妈妈来探亲的,路过雷锋驿站,很是好奇,便询问妈妈。于是妈妈向她们讲述了雷锋的故事,并告诉她们,雷锋驿站就是学习雷锋,为市民做好事的。小姑娘听了后很是感动,向妈妈提出要求,也来驿站做志愿者。而驿站也非常高兴地欢迎她们的加入。

    凌睿与凌辰姐妹俩非常懂事,不怕吃苦,虚心好学,尽心尽力地做着力所能及的工作,她们的精神很令大家感动,很快就融入驿站的志愿者团队之中,为雷锋驿站带来了欢乐、带来了朝气。

    暑假很快结束了,小姑娘要回美国了,相见时难别亦难,难说再见心惆怅。分别时,驿站专门为她们做了志愿服务的证书,并赠送了雷锋纪念品,让她们带回美国,送给她们的朋友或同学。

    故事七:让我的小外孙也来做志愿者吧。

    上钢街道某老领导得知成立雷锋驿站的消息后,非常激动,他找到老傅说:“我年龄大了,你们肯定不会要我了。但我有个请求,让我的小外孙来做志愿者吧。”他的外孙9岁了,就在站点对面的上南二村小学读书。老傅被感动了,他与大伙商量,雷锋精神需要一代代传承,于是同意了老领导的请求。而小家伙上岗期间,积极肯干,表现非常好,深受大家的喜爱。

      …………

    发生在雷锋驿站的故事太多太多了,用傅余贤的话来说,这都是平凡小事,不值一提,然而,正是这无数的平凡小事,却如一砖一瓦,构成了精神文明的大厦。

                    

    在采访中,老傅几次提到:雷锋驿站的创建是新时期学雷锋的一个创新之举,是贴近老百姓、贴近民意的志愿公益新路子,是提升道德文明正能量的助推剂。

    是啊,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在老傅这样一批志愿者的影响下,许多人特别是青年学子闻讯后纷纷报名,要求加入志愿服务团队。上海海事大学的同学们来了;上海建平中学的同学们也来了。甚至,连路过的市民们也前来咨询,能否加入志愿团队。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时期的新风貌和热衷志愿事业的新风尚。

    建平中学的志愿者刘行同学说,“通过几次志愿服务,我学到了许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受益颇丰。我还发现,身边的中学生也逐渐将志愿服务当成了自己的主动行为。”华氏大药房的仇根勇说,“其实每周服务近8个小时对于年轻人来讲并不算什么,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收获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这种心情是平时难以体验到的”。

    每个周六,是驿站最热闹的辰光。老傅拿出了一些照片给我看:真是热闹非凡呀!驿站一侧的空地上,人流涌动,摆摊设点便民服务的如修理自行车、雨伞、钟表、缝纫机、扎拖把等家用物品的;理发、量血压的等等应有皆有。还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如法院、工商、药监、食品卫生等前来提供咨询和发放宣传资料;不同的节假日还有相应的一些活动。就连某卫校西藏班的六个小姑娘也主动来到这里,为市民测量血压和提供一些简单的医疗咨询呢!

    为扩大雷锋驿站的影响,让更多的人了解驿站,传承雷锋精神,老傅还自己学习制作了PPT,以图表的方式直观地介绍雷锋驿站的方方面面。

    雷锋驿站的各项活动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解放日报》、《浦东时报》、上海电视台、浦东电视台、浦东人民广播电台都及时的进行了采访、宣传、报道。

    去年七一前夕,《雷锋驿站》微电影首映,它由发生在驿站里的真人真事改编,通过艺术化的手法表现了这座承载着雷锋精神的心灵驿站,已成为所有志愿者的精神港湾。

    几年来,驿站获得了上海市青年五四奖集体、上海市巾帼文明岗、浦东新区2012年度“十佳志愿服务项目”、首届浦东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优秀案例、浦东新区2012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创新项目和浦东新区优秀志愿服务基地等荣誉称号。

                        

    采访老傅的过程中,不断地有人顶着呼啸的寒风前来咨询,有问“耀华路怎么走?”有问:“普安药房在哪儿?”当班的汪大姐她们细致耐心地给以解答,使他们都满意地离去。

    这一幕幕场景,深深地触动了笔者。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多么需要有人能加以指点、帮助啊,这犹如寒冬里的一股热流,顿时温暖了游子的心田。

        采访结束时,老傅深有感触地说:“时常会有人好奇地问道:你们有没有薪酬啊?我回答:‘没有呀!’又问道:‘你们节假日也不休息啊?’‘是的,我们是全年365天常态化志愿服务?’再问道:‘你们这是为了啥啊?是不是有点傻?’‘社会的和谐需要我为人人,因为人人也在为我。学雷锋不是还有个‘傻子精神’’吗!提问者说:‘哦!你们真不容易!’其实,在这平常的一问一答之中,无不蕴涵着志愿者的人格力量,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道德力量。

     前二天,有人问我:你做了这么多年的志愿者,有没有轰轰烈烈的事情?有没有令你一生难忘的一件事情?我很淡定地回答:没有。我又补充道:常态化的志愿服务不需要轰轰烈烈,也不可能轰轰烈烈。雷锋有轰轰烈烈的事情吗?我们做志愿者学雷锋就是做着平平凡凡、点点滴滴的小事情。

     人世间,凡事乃以小见大,小不为何以成大?古人曰: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以我之见,凡能传承之精神非一时一事而能成也。雷锋精神亦是如此,志愿者精神更是如此。

   上钢社区雷锋驿站志愿者团队就是脚踏实地的做着平凡而点滴的小事情,用志愿者的举手之劳描绘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

     说得真好!傅余贤和雷锋驿站的志愿者们,以雷锋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细微入手,在学习雷锋的实践中充分展示了志愿者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傅余贤就是永不离去的雷锋!当然,他的路还很长,我们祝他一路走好。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20091号

沪ICP备11043936号-3

© 2001-2024 版权所有 上海浦东新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浦东新区志愿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