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浦东志愿者家园!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内容下一篇><返回><上一篇

2013年度浦东新区十佳志愿者陆德福——人间第一情
来源:    编辑:志愿者家园网    发布时间:2014-08-15
 

提起陆德福,整个新场镇的人几乎无人不知。因为他正在做一项特殊工作——义务为全镇的高龄老人拍照。2010年至今,无论酷暑严寒,人们都会看到他骑着自行车,背着摄影包,风尘仆仆地穿行在全镇13个村、5个居委会之间,上门为高龄老人拍彩照。他这一特殊造型,成为新场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陆德福是土生土长的新场镇人,19471月出生于新场村。1966年文化大革命伊始,他高中毕业后作为回乡知青参加劳动,干的是体力活。当时他19岁;1970年他进入新场公社广播站工作,做的是集站长、编审、撰稿于一身的工作。当时他23岁。正是因为这份工作,使他对整个新场镇十里八村的人和事物都逐渐熟络起来,也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他浓浓的乡情;1997年,50岁的他,进入了新场镇机关,先后在办公室做过文秘,在资产经营公司和工业公司工作过;2002年,因为精简机构,55岁的他在机关内退后,先后做过两份非常有意义的工作。第一份工作是用2年时间编写镇志。他作为主编,新场镇自古至今所有有记载的事情他都“经历”了一遍。第二份工作是保护开发古镇发展的文字编写、研究策划和给出可行性意见的工作,这使得他对新场镇的古老文明又加深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可能正是因为以上的工作经历,2007年正式退休后,他在自己业余爱好的工作中,发现了另一种美,或者说他想挽救另一种美。2010年他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要把镜头对准全镇的高龄老人,义务为全镇80岁以上的老人拍彩照。他希望这些老人的彩色照片和镇志和古镇一样,以它独特的美展现人间真情,并传承下去,以此来弘扬我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电话中和他交谈时,他底气十足的声音,敏捷灵活的思维,无不给人一种朝气蓬勃,能量旺盛之感。见到本人后,果不其然,他中等身材,步履矫健,头脑清晰,反应迅速,完全没有六旬人之常态。我想,他之所以保持得如此年轻,除了他自身身体素质之外,恐怕与他的工作不无关系。因为他每天面对的都是8090、甚至100岁以上高龄的老人,在这些老人面前,他还是个孩子。

他的家庭很简单,夫妻俩就生育一个儿子。他说是因为当时工作太忙(老伴当时在服装厂工作),收入又不高,所以就没要二胎。现在夫妻俩的退休金加一起7000多块,刚退休时还要少一些,两个人都是事业编制。家住自建的联排4层小楼,生活不算富裕,但也过得去,最起码没有必须的负担。

退休后老伴的爱好是打打麻将,而陆德福的爱好却只有摄影。为了提高专业水平,他不仅自己潜心研究摄影技巧,还参加了北京摄影函授学院上海函授站专修班的学习,获得了优秀学员证书,并加入了上海摄影家协会。为了拍出的照片效果更好一些,他自费六七万买了两套摄影器材,两个相机和四个镜头,级别都是专业级的。

起初,他什么都拍,一切美好尽收镜头。到了201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把镜头对准了高龄老人。当时,他正在给一个新婚家庭拍结婚照,旁边坐着几个老人在闲聊,他过去问:老人家,你们想拍彩照吗?老人们说:我们从来没拍过照片,只拍过身份证照,如果你能给我们拍彩照,我们当然高兴了。于是,他给这几个老人拍了彩照,老人们乐不可支。镜头里他看到的都是老人的一张张笑脸。这件事对他的触动很大,他想:这些老人除了身份证照之外,从来没拍过照片,那么全镇的其他老人呢,可能和这些老人如出一辙,活了一辈子,连照片都没拍过一张!

回来之后,他向老年协会反映了这一情况,得到了老年协会的大力支持。从此,全镇80岁以上老人的笑脸,逐渐出现在他的镜头里;到了2011年,他把镜头对准90岁以上的老人,主要拍他们的生活照。大半年时间里,全镇200多个90岁以上的老人都拍到了。重阳节时,他把这些照片做成展板,在镇里的画廊展出,在全镇引起了很大反响,也引来了新闻媒体的关注和报道,社会反响非常好。于是他决定把这项工作继续做下去。到了2012年,他开始拍全家福。

他说:曾几何时,全家福是一个家庭兴旺、团结、友爱、敬老的见证。一张发黄的照片,老人端坐在中间,子孙们围绕在他的左右和身后,不用解说和道白,便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美德,感受到这个家庭幸福祥和的气氛。如今,几代的独生子女成了宝贝,人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下一代人身上。新生儿一出生,便有无数个影像、音响记录着他们成长的每一个瞬间。而这些高龄老人呢,几乎被遗忘了。他们老了,满脸沧桑、弯腰驼背、举步维艰,正在摇晃晃、颤巍巍地走向天堂,可却很少有子女张罗着为他们记录下生命中剩下的每一道年轮,纪录下他们走向天堂的脚步。

陆德福想到了,他想到了老人的子女没有想到的事情,记录下了他们没有记录下的老人走向天堂的脚步声。无论是80以上老人的笑脸,90岁以上老人的生活画面,还是那一张张带着复古味道的全家福,每一张照片后面都有一个感人的,让人反省深思的故事。

我从来没有这样看到自己是什么样子

20118月的一天中午,陆德福去新卫村给炎文仙老人拍照。当时老人91岁,下肢瘫痪,已经无法走路,只能病卧在床上,住在大房子后面的一个小屋子里,由她腿脚不便的残疾女儿照顾,弊衣疏食,生活非常清苦。

他对老人的女儿说:老妈妈在吗?镇里的老年协会派我来给她拍照。老人的女儿受宠若惊,很激动地说:她在,我带你过去。她带着他来到老人住的小屋,屋子简陋得犹如燕雀之居,像样的摆设一件没有,只养了几只看家的鹅。可能是许久没见到生人的缘故,其中一只鹅张牙舞爪地向他扑过来,老人的女儿拖着蹩脚的腿一把抱住了鹅,那情景,唯恐鹅赶走了陆德福,害得母亲拍不成照片似的。

看到家里来了不速之客,老人缓缓地从床上坐起。女儿告诉她说:这是老年协会派来为你拍照片的,你愿意拍吗?老人的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一边急忙整理着凌乱的头发,一边连声说:我愿意拍,我愿意拍。整个拍照过程中,老人的脸上一直带着笑容。陆德福很专心地拍着,尽量从不同角度记录下这位备尝辛苦的老人的晚年风采。老人的女儿一直跪在地上抱着那只鹅,双眼满含殷切的泪光。

照片洗出来后,陆德福亲自给炎文仙老人送了过去。老人眉开眼笑,拿着照片爱不释手,嘴里不停地叨咕着:我从来没有这样看到过自己是什么样子。

陆德福说:给炎文仙老人拍照的过程,至今回想起来都很感动。老人整理凌乱的头,说明即使病卧在床,她还是爱美的,她想拍得美一些。老人的笑容,说明她好高兴啊!她很想拍照,很想看看照片中自己的模样。老人女儿抱鹅的姿势和那闪动的泪光,说明她是爱母亲的,她希望母亲能够快乐。让人欣慰的是,这位炎文仙老人至今还健在,已经94岁了。

从侧面拍,一定让你很美

每个人拍照片时,都想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但那些面容有缺陷的人,在拍照片时,心里会存在一定的障碍。尽管他们也很想拍照,看看照片中的自己,可谁又愿意把缺陷暴露在镜头中呢!

2011年,在给90岁以上老人拍照的过程中,陆德福就遇到过这样两件事。 其中一位老妈妈的一只眼睛有残疾,眼皮外翻,眼球突出,如果从正面拍会很难看的。因此,当陆德福说明来意后,老妈妈拒绝说:我不拍,我的眼睛不好。陆德福明白她的心意,耐心地做她的工作,他说:老妈妈,你放心,我从侧面拍,一定会给你拍得很好看的。老妈妈被他说服了,非常配合他的拍照。当那些照片送到她手上时,她那只健全的眼睛里露出了满意中带着惊异的笑容。

陆德福说:你想想看,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她多想那个残疾能离开她的身体。从侧面拍,完全看不出她那只残疾眼睛。照片上的她或许就是她一生中期望的她。这是她一生中第一次拍照片,可能也是她心中最完美的自己

 你劳动的身影是最美的

另一位是新南村三组的一位92岁的老妈妈。她患过眼疾,眼睛很小,眼皮坏掉,同样,从正面拍会很难看的。在患眼疾之前她没拍过照片,患过眼疾之后,每当看到镜子中自己的模样,她都会很伤感,都会想到以前健康时的自己,因此她拒绝拍照。她说:我不想把现在的样子留下来。

当时,她正在院子里整理玉米,陆德福看到,她劳动的画面太美了,是那种含辛茹苦养大子女后,所特有的一种饱经风霜的美。他想,这些意味深长的画面,这些熟练又缓慢的动作中,无不记录着她从亭亭玉立的妙龄少女到风烛残年的生活历程,有多少美丽的瞬间都淹没在她无怨无悔地为子女付出的岁月中了,如果现在不拍摄下来,恐怕以后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于是他说:你现在的样子真美,我从这里看,完全看不出你的眼疾,我看到的是你以前的美。老妈妈很震动,她说:真的吗?陆德福说:相信我,我能把以前的你找回来。

于是,他从侧面拍下了老人整理玉米时多个劳动的画面。当把放大的照片拿给她看时,她眼睛湿润了,她看到了以前的自己,健康的自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生命中的第一张照片,弥补了她晚年眼疾的遗憾。

带着月饼去拍照

2011年中秋节,陆德福骑着自行车,带着一包月饼,赶了七八里路,来到坦东村,给一位102岁老婆婆拍照。老婆婆的儿子已经过世,她独自住在自己的屋子里,生活尚能自理,儿媳妇和孙子经常过来照顾她。

老婆婆的屋里很简陋,一张床,一个老式灶台,吃住都在一个屋子里。看到陆德福来给自己拍照,老人眉开眼笑。陆德福说:老婆婆,您拍过彩照吗?老人说:我虽然没拍过照片,但我100岁的时候,韩正市长发给我一块牌。说着,喜不自胜地拿出来给陆德福看。

那天,老人很高兴,陆德福给她拍了很多照片,有她烧饭的照片,有她吃饭的照片,有她在园子里种菜的照片,还有她摘缸豆的照片。每一张照片都记录下了这位102岁老婆婆的真实生活情景。

临走时,老婆婆看着陆德福带来的月饼,很难为情地说:这怎么好!又给我拍照片又送给我月饼。陆德福说:不用客气,你老人家好好保养身体,健健康康的,明年我还来给你拍照。

第二年,陆德福再去给老婆婆拍照时,他们家热闹非凡——老人的重孙子结婚办喜事。此时他们家已是四代同堂。给老人拍完照片后,陆德福向老人的孙女提出要为他们拍个四世同堂的全家福。孙女和两个孙子商量后告诉他说:今天人太多、太乱,以后再拍吧。

遗憾的是,一年的时间过去了,陆德福也没等来他们这个“以后”的时间表。当他再次前去为老婆婆拍照时,得到的消息是老人已经去世了。

老婆婆去世前,他们家又出生了第五代人。据当地人讲,老婆婆的两个孙子还是很孝顺的,老人最后阶段,不仅为她雇了看护工,他们两个人也是轮流着过来照顾她。老人基本上属于善终,唯一遗憾的是,没留下一张全家福。

陆德福说:这件事让我非常遗憾。102岁意味着什么,跨越一个世纪的长度,历经多少时代的变迁,承受了多少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物是人非。沧海桑田都可以转变,唯独她那颗为子孙可以付出一切的心没有变。她多想子孙们能同时聚集在她身边,让她用尽最后一点儿能量撑起她的爱去覆盖他们,让他们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平平安安地生活下去;走在通往天堂的路上,她多么希望怀里能揣着一张全家福,用她的祝福来保佑他们。

儿女自私留遗憾

2010年,陆德福去众安村给102岁的王银莲老人拍照。王银莲老人当时还能自理,但面部生个瘤子。老人一生共生育四个子女,其中小儿子已经过世,两个女儿嫁到外地,她与大儿子生活在一起。

听说陆德福来给自己拍照,老人喜形于色,在整个拍照过程中,脸上的瘤子丝毫没影响她的兴致。看着老人风烛残年的身姿,病魔缠身的容颜,陆德福心里酸酸的,他第一次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给百岁以上的老人拍全家福。于是他对老人的儿子说:你看,老母亲能活到102岁,多不容易呀!趁着她还健在,你们拍个全家福吧!老人的儿子迟疑半晌,却懦着说:让我们考虑考虑吧。陆德福说:那好吧,我把联系方式留给你,你尽快考虑,考虑好了联系我,任何时候我都可以过来拍。

半个月后,国庆节前一天,陆德福等来了老人大儿子的电话。他说:对不起,我想好了,我们不拍了。陆德福问:为什么?大儿子说:我的两个妹妹都在外地,如果拍全家福的话,他们两家子的人都过来,我要招待他们吃好几桌呢。太破费了,我负担不起。陆德福听了心里很不舒服,他说:其实在家里做用不了多少钱,如果你觉得负担重了,让你的两个妹妹也分担一些,你母亲随时都可能走的,到时候可就真成了终生遗憾了。

陆德福的这些人之常情的话没能说服老人的大儿子,他还是坚持不拍。第二年,他又去给老人拍照时,再也没看到那位步履蹒跚的老婆婆的身影,老人去世了。

陆德福说:在这件事情上,子女说穷都是借口,其根本原因是心里有问题,他觉得做这件事不值得。是观念的问题,是孝道的问题。其实拍全家福不仅仅是为了安慰老人,也是为了作为晚辈的自己。你想想,一张完美的全家福摆在那里,当老人离世后,你想他的时候,看看全家福中的老人,看看他表情中的满足感,再看看他身边的一家子人,对自己不也是很好的安慰吗!一个人什么都可以没有,唯独不能没有情,当一个人连最基本的情都失去的了,也就无法称之为人了。

孝敬老人不能等

同是众安村的另一户人家,虽然儿女都很孝顺,但就是因为等,也留下了遗憾。

2010年,陆德福去给老人拍照时,家里的两个老人都建在,而且非常健康。父亲90岁,母亲96岁。当时,母亲正在院子外面割草,动作像年轻人一样敏捷。陆德福觉得90多岁的老人,身体能如此健壮,实在不容易,他决定给两位老人多拍一些生活照,有在田地里干农活的,有整理院子的,有做份吃饭的,又收拾屋子的。整个拍照过程非常喜庆,周边的邻居都围观过来,照片是在叽叽喳喳,欢欢乐乐中拍成的。

2012年春节,陆德福连续拍了两家完美的全家福之后,他又想到了这对老人,他给老人的儿子打电话说:你想拍全家福吗?老人的儿子非常激动地说:我想啊,我非常想拍,你能拍吗?陆德福说:我随时可以过去拍。老人的儿子说:我母亲这几天身体不太好,正在住院,等过两天她出院了,我给你打电话,你过来拍。

到了4月份,陆德福还没等来老人儿子的电话,他想尽快帮他们拍全家福,于是打电话过去询问,老人的儿子伤心地说:对不起,都是我不好,我早点儿想到就好了,我母亲去世了。

无疑,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陆德福说:现在回想起来,心里还有隐隐的酸痛。有些事情是不能等的,尤其是孝敬老人。老人的儿子也没想到,母亲一进医院,就再也没能出来。如果能预知的话,当时让全家人都到医院去,也要给他们拍个全家福,让老人带着全家人的爱,让她能在同一时间看到她的子孙们都聚齐在她身边,形成一个完美的画面,让她带着这个凝聚她一生心血,付出她一生爱的结晶走向天堂,在那里,想念亲人,惦记子孙的时候,她可以随时拿出看看。

完美的100岁生日

20123月份,家住众安村4组的翁彩珠老人的大儿子给陆德福打来电话,说老母亲100岁生日时,请他过去给他们拍全家福。

老人一生共生育6个子女,其中4个早年就离世了,只剩下大儿子和大女儿,姐弟俩共生下11个子女。大儿子接近80岁,跟她生活在一起;大女儿已经80多岁了,早年嫁到奉贤,一直生活在那里。翁彩珠老人很要强,也是一个极具母爱的老人,早年离世的4个子女,她至今都无法释怀,提起他们,她依旧无法接受那些生离死别的场面,依旧很伤心。

326日,翁彩珠老人一家五代,总近60口人,从上海、从奉贤、从各地集中到老祖宗家里,为老人庆祝100岁生日。老人的子孙中,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才1岁。

这一天,是翁彩珠老人100岁寿辰。看到五代一脉相传的子子孙孙们,老人满脸的皱纹里都绽放出温馨的笑容。一大家子人,喜气洋洋,左呼右唤,其乐融融。在儿孙们的祝福声中,在陆德福的感动中,拍下了一张完美的全家福。

陆德福说:对于100岁老人来说,什么是幸福呢?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儿孙绕膝,就是她最大的幸福。对于子女而言,什么是孝敬呢?就是让老人常看到你,常看到她为之付出一生的人是爱她的,是惦记她的。全家福是敬老爱老的一种呼唤,也是一个家庭演变史的见证。人世间,哪种情能够对你一生一世,至死不变呢?那就是天下父母情,只有天下父母情,才能称得上人间第一情。

2010年至今,陆德福共为新场镇老人义务拍照500多张,其中包括80岁以上的老人笑脸照,90以上的老人生活照,30副全家福照。全镇所有90岁以上老人都拍过照片。获得浦东新区第五届敬老爱老肋老主题教育活动孝亲敬老之星荣誉称号、获得2013新场镇孝亲敬老之星荣誉称号、获得镇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几年的时间里,只要天气允许,陆德福每天都会骑着自行车出去为老人拍照,平均每天用于照片上的时间都不低于4个小时。让人欣慰的是,现在找他拍全家福的人越来越多了,2013年春节期间只拍了2张;到了2014年春节,从初一到初五,每天都有请他去拍全家福的,共拍了10张。

采访要结束的时候,我问:这项义务工作你打算做多久?他说:只要我的身体还允许我出去为老人拍照,我就会一直做下去。因为我们中国的传统道德——孝敬老人这方面丢失的太多了。现在的人们都是一代一代把注意力集中到下一代身上,反哺的道理只会说不去做。我要把这一张张全家福在镇上的画廊展出,让这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来唤醒人们的良知,让生我们养我们为我们付出一生心血的天下父母能得到些回报,让更多人从灵魂深处明白,天下第一情随时都在我们身边,它就是人间父母情。珍惜吧!

陆德福的话,陆德福的事迹,是应该让我们反思了。用最朴素的话说,这个世界上是谁给了我们生命?是谁对我们最好?是我们的父母。那么,当他们耗尽一生心血养大儿孙后,苟延残喘的时候,难道仅仅为了一个100岁,仅仅为了多活几天吗?一个人寿命可以老,但对情和爱的渴望是不会老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停下脚步,回过头来,用我们的爱,用我们的情,去暖一暖那颗历尽沧桑,因为付出的爱太多,已经满目苍夷的心呢?

记得一位老人曾经说过:我们这个满口孝道的国家这是怎么了?老人生下子孙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他们当牛做马,看完儿子看孙子,没完没了,年轻的一代饭也不做衣服也不洗,都推给长辈去干。当长辈老得不行的时候,后代的注意力又转移到他的财产上。至于老人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没人关注。他说的一点都没错,我们这个社会对老人的态度就是这样的,已经到了挑战道德底线的时候了,如果再不挽救,我们的后代恐怕都不知道何为孝道了。

我们要向陆德福同志学习,这不是在喊口号,这是人性本身的东西,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在这里,让我们祝福新场镇那些高龄老人身体健康,能够在有生之年得到子孙们完美的孝道,能够一家人其乐融融地拍一张全家福;祝愿陆德福精力永存,用他的行动、事迹、照片来唤醒已经尘封下去的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老人。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20091号

沪ICP备11043936号-3

© 2001-2024 版权所有 上海浦东新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浦东新区志愿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