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浦东志愿者家园!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内容下一篇><返回><上一篇

【喜报】泥城镇连续五届成功创建“上海市文明镇”!
来源:    编辑:志愿者家园网    发布时间:2018-05-21

    泥城有着光荣的历史,素有“浦东延安”之誉。革命精神一脉相承,红色文化薪火相传,泥城人民在红色精神的引领下,积极投身浦东二次创业和临港开发建设,砥砺奋进、众志成城,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形象、提高居民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展现出“敢为人先,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激流勇进”的时代风貌。

  2016、2017年,泥城镇先后获得连续两届国家卫生镇、国家交通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先进集体”、连续四届上海市文明镇、上海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集体、上海市健康社区、上海市平安社区、上海市拥军优属模范镇等多项荣誉,“彭镇青扁豆”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涌现出“中国好人”吴凤仙等感动人物。

 

两年来,泥城镇坚持把深化文明镇创建作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宜居宜业、美丽生态”新泥城的重要抓手,有效实现了“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群众生活质量”同步提升的良好局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现在,跟着小编一起回顾一下全镇上下齐心协力、同创共建、守望互助的创建过程吧

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创建工作有序有力

                                        

狠抓责任落实

做好“三个到位”


组织领导到位

镇党委高度重视文明创建工作,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担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镇的工作网络。每月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例会,定期召开专项工作动员会、推进会、协调会,确保工作落实到岗、到人、到事。

责任落实到位

   实行创建网格化管理,对照创建总体目标和测评要求,细化创建方案,制定创建责任分解表,与各基层单位签订创建目标书,将责任层层分解、层层压实到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管理机制到位

  构建文明创建五大工作机制,综合协调机制抓总体推进,责任包干机制抓四级管理,快速反应机制抓动态反复,考核激励机制抓奖惩措施,创新提升机制抓长效管理,确保抓则必成。

                                         


广泛宣传动员



深化全民参与



营造浓厚氛围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文明修身、道德风尚、环境整治、志愿精神、诚信建设等各类主题,注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公益广告牌、道旗、流动展板、宣传栏、电子屏、工地围墙等资源,将文明创建公开信、宣传手册等资料下发到户,营造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

加大活动引领

  大力开展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形势多样的宣传活动,将精神文明理念融入“我们的节日”、“我们的家园”、“文明修身、美丽泥城”、“文艺周周演”等活动中,极大地调动泥城群众参与创建的热情和积极性,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

优化宣传载体

  依托各类新闻媒体、新媒体,多维度展示文明创建风采。利用红色泥城主题馆、文化中心等阵地,举办《共和国开创者》《将军寄语》《党的摇篮光荣城市》《爱的践行·最可爱的泥城人》等主题性展板展览,推出《多彩泥城》《泥城蜕变》《小程哥哥之泥城的水又清了》《环境综合整治先锋系列》《泥城民生实事》等导向鲜明、感染力强的作品,获得多家市区级媒体报道。

                                                           


加强协同配合



严格督查考核



多方协同,整合资源,整体推进

  全镇贯彻上下一盘棋理念,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参与到文明创建工作中来。建立文明创建大联动机制,加大各部门联合执法力度,开展马路市场、地下空间、环境卫生、跨门经营、“六乱”现象等环境顽症综合整治,有效解决一系列难点问题。

着眼关键,全程督查,突出实效

   以文明办、职能部门、各基层单位、市民巡访团、督查办为主体,建立创建专项工作群,围绕重要领域、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关键节点,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全程督察,切实做到了创建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做到了“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及时反馈”。

严格考评,严肃问责,确保长效

  将文明创建列入年度重点工作,纳入考核体系,将其与绩效考核、评优评先、干部考察使用等挂钩,以考核问责推动整改、促进提升,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形成常态长效。

聚焦重点,夯实基础,文明内涵不断深化

                      


重民生、强配套



有力提升城镇功能文明



  围绕秀美秀丽、精品精致的建设方向,切实增强城镇功能、凸显泥城特色

生产生活配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构建以鸿音路中轴线为核心,以大润发、绿地广场、宝龙城市广场为集聚点的商圈中心,成为临港地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洼地和人气集聚区。

重点功能性重点项目有力推进

  大力推进安置房建设,四期-1顺利完成“阳光分房”,四期-2、五期-1启动建设,着力解决动迁居民逾期过渡在外难题。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公交枢纽建成投用,有序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福利院等在建工程,大力解决“断头路”等难题,泥城社区的宜业宜居品质得到提升。

社区生活环境更趋优化 

  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老旧小区综合整新、老旧小区电梯改造等工程稳步推进,全面启动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工作,抓好小区管理、绿化美化、环境卫生、垃圾分类等工作,推动居住环境焕然一新。

促协调、齐发展


有效促进城镇形态文明

推动文明创建向村居延伸拓展,让城乡居民共享创建成果。

统筹兼顾区域协调发展

  抓住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机遇,充分利用先发优势,统筹推进重装备产业区、物流园区、泥城社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互利共赢、互促共进,加快形成功能完善、品质优良的城乡发展格局。

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紧紧围绕持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以“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为主线,深度挖掘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打造富有泥城特点的美丽乡村,马厂村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红刚青扁豆、淼洋家庭农场等现代农业品牌发展势头良好。持续巩固深化村庄改造成果,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开展农村居住点布点规划设计,不断提升农民居住条件。

强化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以农民、外来务工人员为主体,依托社区、村民学校等阵地,大力推进村民道德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深入开展“城乡结对共建”活动,引导村民积极向市民转变,有效实现了“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建设目标。


抓整治、强治理


切实推进城镇生态文明







  环境综合整治纵深开展

 

          整治前                                                                 整治后


整合建设用地减量化、产业结构调整、违法违规企业整改等政策,形成整治合力。攻坚克难、动真碰硬,强势推进泥城老镇区综合整治工程、“永魁”建材市场拆迁工程。两年来共拆除存量违建63万余平方米,超额完成区下达指标,新增“五违”实现零增长。

大力推进中小河道整治

完成56条段河道两侧拆违和249艘“三无”船只整治。成立河长制办公室,健全河道长效管理机制,城乡水环境得到有力改善。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持续加大 

加大扬尘整治力度,被评为“上海市扬尘污染控制镇”。垃圾减量、资源回收、秸秆焚烧等生态保护工作有力推进,“两网协同”启动试运营,打造绿色、共享的生态文明环境。

突出主体,抓好培育,文明素质不断提高

                                


抓思想引领



增强市民文明意识



坚定理想信念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深化“两学一做”、“中国梦”等主题学习教育,聚焦理想信念、城市精神、公民文明素养和道德水准的提高。充分发挥红色泥城主题馆作为浦东新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阵地作用,不断创新载体,拓展教育功能。通过馆藏史迹资料和场景再现、现场讲解以及开展重温入党宣誓活动、举行祭扫默哀致敬仪式、邀请革命烈士家属讲红色故事等形式,两年来共接待来访团队826个,44885人次。


强化宣传教育




形势任务宣讲凝心聚力

  采用“菜单式、三学课”的方式,镇班子成员带头宣讲,将国情分析、上级政策、重点工作、民生民情等百姓关注的热点送到基层。两年来,共举办宣讲113场,受众达13000余人。以纪念长征80周年、建军90周年等为契机,开展“重温历史”、“重走长征路”、“青诵会”等主题活动,进一步教育引导泥城干群铭记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继往开来,凝心聚力谋发展。

着眼长远发展

全力做好未成年人工作




   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教育网络,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创建“平安泥城”为主题,全面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切实关心外来务工者二代成长,以“千校百万”的教育形式,提高法律意识和综合素质,两年共组织400余人参与文明创建活动。用好用活红色泥城主题馆、浦东泥城宪法主题广场等阵地资源,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培育现代法制精神。打造“聚爱助学·圆梦少年”结对帮扶品牌项目,两年来帮扶特困学生55名、累计资助资金11万元,持续做好青少年暑期工作,“雏鹰行动·走进多彩泥城”被评为区暑期优秀项目一等奖。

抓日常渗透

深化公民道德实践



群众性创建活动广泛开展



文明素质有力提升



  坚持创建依靠群众,以文明镇创建为总领,扎实开展文明小区、文明单位、文明村等各类日常性创建活动。2017年度成功创建市级文明小区2家、市级文明村1家、区级文明小区12家、区级文明单位10家、区级文明村6家,有力激活了城镇文明细胞,筑牢文明根基。

多平台传扬文明风尚


公民道德建设成果斐然


   以“覆盖全面、定期活动、日常引导”为方向,以道德讲堂为平台,积极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以“百姓汇堂”、“慧心民俗厅”、“暖情服务社”为代表文化客厅进一步形成品牌。公民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建设成效显著,广泛开展职工技能大比拼、最美家庭征集评选、最美泥城医生评选、文明修身礼仪培训等活动,多次获得区先进工会、浦东新区十大最美家庭等荣誉,通过日常化、渗透式教育,引导居民让文明行为成为习惯、文明友爱蔚然成风。

志愿服务体系不断优化

大志愿格局有效形成

  围绕打造“志愿泥城”的目标,搭建“志愿服务中心—志愿服务站点—志愿服务基地”三级网络,基本形成了服务网络全覆盖,志愿团队多样化、志愿服务常态化的大志愿格局。当前泥城共有121个志愿者服务队伍,注册志愿者达7000多人,超过全镇人口的13%。志愿者广泛参与到国家卫生镇创建、环境综合整治、平安建设、交通大整治等工作中去,成为助推中心工作、助力文明创建的重要力量。

                                           

抓先进选树

扩大典型示范效应

深化价值引领,开展先进评选活动

  抓好道德典型这个有形的正能量、鲜活的价值观,定期开展“爱的践行·最可爱的泥城人”、“身边好人”、“十佳好人好事”、“泥城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激励表彰在文明创建中演绎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的泥城百姓。

坚持常抓不懈,传播向善正能量

      

   注重挖掘有代表性、感染力的先进模范典型,常态化开展宣传学习活动,通过全媒体宣传、线上线下互动,在网站、微信等平台上开辟“泥城好人”专题,礼赞凡人善举,带动引领更多人投入到文明创建中去。利用“简单·爱”微心愿、“春风关爱”等载体,凝聚奉献爱心、帮助他人的社会正能量。

放大示范效应,典型带动成效显著

  泥城镇中泐村义务修路35载的吴凤仙,从全国选送的141万好人好事中被评为“中国好人”,并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志愿者、浦东新区“十佳”志愿者。两年来,涌现出“残疾女孩的好妈妈”祝引娟、“英勇老人”等先进典型,被评选为“最可爱泥城人”。在他们感召引领下,泥城广泛成立雷锋便民服务队、“知心大嫂”服务队、“七彩志愿”服务队、“夕阳红”老年服务团队、“啄木鸟”、“小蜜蜂”等创建服务团队,一大批泥城群众更加积极投身到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

以点带面,惠民利民,文明创建影响广泛

以创建惠民为落脚点

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

  坚持创建为了群众、创建依靠群众、创建成果惠及群众,最大限度地把群众动员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不断加大民生改善力度,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真正把创建文明镇的过程变成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改善民生的过程。


保障“劳有所得”

  完善就业服务综合体系,打好就业“组合拳”,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完善劳动争议防控网络建设,搭建预警平台,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保障“病有所医”

  建立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保体系,做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三网合一”基础性工作,支持推进全科医生进社区工作。

保障“弱有所助”


   统筹完善救助体系,坚持政府救助、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相结合,加强对困难人群和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两年共发放救助金2433万元,受益人群达68736人次。

保障“学有所教”

  启动2所幼儿园、小学建设,未来五年,泥城各类学校将达20余所,培育更多泥城才俊。

保障“老有所养”

  老年日托中心翻新重建,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被评为上海市老年宜居社区。

以创新社会治理为关键点

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

社区自治水平提能升级

  注重在创建过程中提炼优化社会治理方式,“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着力破解“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一家一”工作法入围新区十大社会管理创新项目、“老娘舅情理法工作室”荣获新区优秀自治金项目、“睦邻文化”荣获新区自治家园建设示范点入围奖。全面落实居委错时上下班制度,增强服务群众能力。

城市管理能力有效提升

  不断深化网格化综合管理与大联勤大联动的对接融合,全面覆盖、联动处置、快速解决的管理体系日益完善。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大检查。开展“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建设行动”,完成32家“明厨亮灶”工程,有效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行稳致远。

平安和谐泥城建设有力推进

   着眼源头防范,加大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力度,综合运用司法、行政、人民调解等手段化解矛盾, “12345”市民热线工单按时答复率100%。全面推进人口调控“5+4+2”重点工作,农村私房出租管理有序推进,“两无”来沪人员调控成效显著,城市综合环境内涵得到优化。

 

以激发社会活力为重点

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

文化载体不断完善

   有效扩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坚持文化中心、图书馆、东方信息苑全年开放,提高文化广场、百姓舞台、文化活动室、百姓游泳池、村居健身点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丰富滨河文化公园文化内涵,打造景观河道,提升区域文化品质。

文化精品不断涌现

  着力提升文化发展软实力,不断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和日趋多元。深化“乡韵”品牌,充分挖掘地域特色,举办第三届“长三角乡韵舞蹈大赛”。在“上海之春”、上海国际科技艺术展演、浦东新区创作节目汇演等重大文体赛事屡次获得特等奖、金奖等荣誉。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好芦苇项目的保护传承工作,促进传统民间艺术的繁荣。小品《我们的生活你做主》获得上海市国际科技艺术展演特等奖,《心愿》获得上海市新人新作一等奖。

全民文体蓬勃发展

   广泛开展全民文化体育工作,扩大“魅力泥城”文艺周周演、高雅艺术进社区、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的覆盖面和受众度,丰富文化生活,促进文化团队的蓬勃发展,全面提高公民素养。

城市是有温度的,社区是温馨的,家园是宜居的,环境是怡人的,生态是美丽的,人与人之间是可亲可敬的……

让我们携手走在文明创建路上,努力建设崇德向善、秀美宜居、文明和谐的美丽新家园。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20091号

沪ICP备11043936号-3

© 2001-2024 版权所有 上海浦东新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浦东新区志愿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