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浦东志愿者家园!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内容下一篇><返回><上一篇

浦东新区2019-2020年度“十佳志愿者”
来源:    编辑:志愿者家园网    发布时间:2021-07-15

1、丁萍 陆家嘴街道大润志愿服务队

丁萍同志带领公司党总支,通过“帮困助学”、“金色纽带”、“志愿服务”、“公益事业”、“慈善捐款”、“助力居委”等多种形式,积极奉献力量。其中,积极参与协助陆家嘴街道东昌居委会“星梦停车棚”改造工程、陆家嘴社区志愿者“关爱互助基金”走访慰问、2019爱心慈善捐款、2020年社区为老综合服务项目等主要活动。此外,丁萍同志连续5年和结对助学帮扶对象开展爱心助学活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助学的孩子们成为了丁萍同志心中的牵挂,她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身体健康,并通过线上转账的方式将助学款项直接打至助学家长的银行卡,并承诺孩子们“虽然疫情当前,但助学绝不会停下”。多年来,丁萍同志与林山社区、东昌社区的困难志愿者保持联系,了解需求,根据困难志愿者的需求清单,及时解决一定的困难。贫困户有困难也可以及时寻求帮助。

除此之外,在疫情严重、物资匮乏期间,她还几经波折购买到韩国进口KF94口罩、普通医用口罩、一次性手套等防护物资,物资一到便立刻分发到公司各项目部,保障一线员工健康安全,并将KF94防护级别较高的口罩捐赠至陆家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最美逆行者们”献上关心和敬意。


2、赵文达 东明路街道品华苑志愿服务站

赵文达医生退休前是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肺科主任医师、区政协委员,著名的肺内科专家,尤其擅长用肺拍片诊断病历。如今87高龄的赵医生,依旧奉献在社区。他的病人遍布浦东、浦西,有的还从安徽、江西、浙江等地赶到上海求医。

2015年以来,赵医生每月准时参加雷锋集市义诊活动,每年举行社区义诊20余场。还积极参加社区开展的“爱之桥”公益活动,坚持每月28日在小区为居民义务义诊服务。由于年龄较高,赵医生的志愿服务活动基本转为在家为求医者服务,为此在老伴的支持下,他在家中专门设立义诊室,免费为上门的求医者义诊。在赵医生的帮助下,很多患者发现及时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救治。


3、朱 合庆镇阳光俱乐部志愿队

朱萍是合庆镇妇联“阳光俱乐部”的初创成员并担任组长一职,“阳光俱乐部”成立于2013年,项目覆盖合庆镇历年患重症妇女70余人。

加入俱乐部数年来,朱萍从“参与者”转变为“组织者”,从“受助者”转变为“助人者”,她不仅热心于为俱乐部提供力所能及的组织协调服务,更以自己乐观向上的精神鼓舞着他人,她犹如一颗“小太阳”般给病痛中的姐妹们带来了温暖和信心。每月一次的活动是“阳光姐妹”们雷打不动的聚会,朱萍每次都是最早来、最晚走的那一个,她总是提前为大家做好联系通知、布置场地等工作,经常听取姐妹们的意见建议,积极为活动的组织出谋划策。同时,她也是团队内的“知心大姐”,作为重症患者的过来人,她经常以自身的经历去开导鼓舞其他的姐妹,她乐观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染着别人,团队里的姐妹常说“跟着阿萍姐,我们有干劲!”

此外,她积极发挥余热担任村民组长,加入村妇联“美丽阿姐”志愿者队,在美丽庭院建设、垃圾分类、疫情防控、人口普查等各项镇重点难点工作中,她都身先士卒,冲在第一线。


4、熊艳 唐镇乐拼社区家庭服务中心

80后”妈妈和社区里的另外7名宝妈、宝爸一起萌发了“为孩子们找发小”的想法,共同创办了金爵创意亲子乐园。多年来吸引了超过4000户家庭的参与。随着亲子乐园声名远播,甚至还有家住浦西的家长和孩子远道而来。二胎宝宝的出生,这位昔日国企人力资源中层管理者彻底从职场人转型为公益人,全职为社区服务,并牵头将“金爵创意亲子乐园”正式注册为乐拼社区家庭服务中心。

“乐拼”成立后在多方助力下得到了快速成长。如与区团委合作启动“筑梦少年”系列活动,促进青少年社会化成长;与区妇联合作启动“唐妈秀坊”系列活动,为社区妈妈们建立展示与交流平台,建立家长课堂;与洋泾等其他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合作,分享亲子乐园的成长经验,带动更多社区家庭参与社区自治建设。


5、张兰婷 高行镇东沟二居志愿服务站

72岁的张兰婷,20多年来一直在社区当志愿者,从未间断。她不仅是自己所住门洞的楼组长,还是所有楼组长的区块大组长,是最让居民们信任和爱戴的“老娘舅”。东沟二居这个居委最大,困难人群多,老年人多,外来人口多,难题因此也最多。张兰婷一个人就要管300多户人家,有时候还要替别的楼组长担掉一些任务。她每天都很忙,从早上6点多起床之后,就一刻不停忙到晚上,天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送电信诈骗宣传单,东沟七村从21号到4423个门洞的垃圾清理工作,每天下午还要去宣传栏贴报纸,每天贴的都不重复,为的就是能让居民们天天看到新报纸。晚上吃完晚饭,她都要去摇铃给居民们做安全提醒,每天一个小时左右,在小区里走上一个S型。但凡有点空余时间,张兰婷也都是在小区里兜圈子,跟这家聊聊,跟那家唠唠,就为了能及时了解小区居民们有没有什么困难,第一时间给予解决。

她还将自己只有61.4平方住房中的20平方米大的客厅腾出来,无偿作为社区睦邻点的活动场所。每月都会有不少两次的活动,调节了邻里关系,深受居民们的喜爱。


6、方水芹 大团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方水芹不仅十几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的照顾体弱多病的公婆和父亲,还利用自己的技术特长,在工作之余,将自己的爱心辐射给更多农村身边的老人身上。2015年,她开始致力于社区老年护理服务工作,提供居家护理、上门服务、社区健康讲座等志愿服务,5年来受益人数近3万。目前,方水芹还结对了3个辖区内的孤寡老人,她经常打电话关心慰问、还挨家挨户上门看望老人,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嘘寒问暖、陪他们聊天、带他们散步。不仅如此,她还经常向结对老人宣传消防安全、防盗防骗等实例案件,为他们送上安全保障。

即使有繁重的家庭负担和工作压力,但她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却依然没有停下脚步,而且越走越远。方水芹认为一对一的志愿服务辐射的对象太少,为了帮助更多的人能有效预防疾病、认识疾病、控制疾病,她开始投身于各类宣传活动。2017年,方水芹参加了“爱之浦东讲师团”,为企业员工、在校学生、社区居民开场艾滋病相关知识讲座,积极宣扬正能量,让大家不再谈“艾”色变,辐射1000多人次。


7、边海桢 上海市东方医院志愿服务队

边海帧是东方医院“无声有爱”助聋门诊的手语翻译志愿者。2012年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得知东方医院为帮助聋人解决看病难的问题要成立助聋门诊,“你懂手语,是否愿意参加手语翻译志愿者服务”。在聋协工作的姐姐的话引起了他的思考:作为残疾人家庭的子女,深切感受到这些特殊人群无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面临着比我们常人更多的困难,如果能以自己的微薄力量助他们一臂之力,应该是一件善事。于是,带着试一试的心情,走入了助聋门诊。他耐心倾听聋人的需求,用自己的爱心和专业服务于聋人,架起了医护和聋人之间的桥梁。

至今,边海桢在助聋门诊服务已近8个年头了,每周五下午他都会来到东方医院,冬去春来,风雨无阻,每次都有近30多人来到助聋门诊。有的是需要看门诊的聋人,也有需要办理入院手续的,还有的是出院来复查的聋人……涉及的科室更是十分广泛,他们带着病痛和疑惑而来,带着满意和信任而归。他参加助聋门诊370余次,服务时间累计1800小时,惠及聋人500多人次。实现服务投诉零记录。

助聋团队手语是基础,边海桢每周五会提前半小时达到助聋门诊,组织助聋团队的成员们一起学习手语,并通过不同形式来帮助他们复习,记忆。编排歌曲节目在每年的志愿者联谊会上精彩亮相。

他说:从表面是看,我们是在为聋人提供帮助,是一种付出,但实际上我们也在收获。我们看到了许多医务工作者的辛苦,体会做医生的不容易;我们看到了聋人,他们生活中有许多困难需要社会对他们更多的关心帮助;我看到我身边的助聋志愿者,有的也是身患肿瘤的,但精神坚强,心怀感恩,乐观积极的精神状态令人佩服;在陪伴病人就医的过程中,也学到了一些基本的医学知识,自己也用这些知识去做一些讲座,传授给更多的聋人,其实我们也收获了许多。


8、李青 浦东新区职工志愿者协会

在上海地铁众多志愿者中,她是个“名人”。2009年初,迎世博的号角吹响,李青发现地铁里需要志愿者的帮助,就在东方网博客上发出倡议,率先提出“有闲就公益,传递关爱心”的服务理念,组织了民间地铁志愿服务队—浦东家庭沙龙志愿服务队,至今已是第12个年头了。她掌握熟练的服务技能,对轨交换乘、地铁站周边公交路线、附近大型商圈等了如指掌,给予乘客最贴心的服务;她喜欢通过文字记录志愿活动的经验体会,她撰写的志愿服务文章曾获得上海地铁文明征文比赛的一等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她和她的团队成员成了一群名符其实时尚公益“铁丝”。上海进博会期间,她和她的伙伴们自发报名、自掏车费,分批轮流在地铁二号线大客流地铁站值守,用爱服务,传递城市温情,为进博会运营、安全保障出力。

2013年,她和朋友去湘西自驾旅游,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山村,看到村里贫困孩子家庭的状况。多次深入贫困地区实地调查后,准确收集了28名贫困学生信息资料,建立贫困学生信息库,发出湘西助学“烛光计划”的倡议,以“搭建助学平台、播撒爱心种子、传递社会关爱”为宗旨,为捐助者和受捐助搭建平台,开展资助。基本上每年,她都会与朋友一起,利用公休假自驾进入贫困山区,去探望捐助的学生,送去爱心人士的爱心。

除了组织参与社区志愿、地铁志愿外,她还是环保志愿者、职工志愿者,在她的带领下的志愿者团队不断在壮大。


9、宗 上海厚天救援减灾公益促进中心

2014年,为了更好地发挥自身在水域救援领域的优势,宗骅组织建立了上海厚天水域搜索与救援队。六年来,作为团队带头人,主动发挥专业特长,带领团队不断发展壮大。目前,该队共有正式队员40余人,志愿者150余人,下设IRB(充气动力救援艇)中队、摩托艇中队、潜水中队及后勤保障中队,每周组织常规训练,执行7x24小时全天候备勤制度,驻防浦东川沙,承担我市防汛办应急处置任务。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时,他主动请战,冲锋在前。在参与虹桥枢纽查控工作中,他带领队员一起认真排查,登记信息,检测体温,询问疫区接触史,讲解防疫知识,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站在抗疫前线。在收到浦东团区委招募防护服生产志愿者的通知后,他紧急召集队员,一天两班倒,夜以继日地投入到产品质量检查、整理、清点和装箱工作,经受住了体能和意志的双重考验。在接到虹桥邮政支局请求,得知有20000余套教材急需派送后,他又不辞辛劳,带领团队火速前往增援,在寒风中一干就是几天,用汗水换来疫情期间学习教材的按时投送,绝不耽误一个孩子正常开学。


10、姚渊 南汇新城社区体育俱乐部

10多年来,姚渊一直在志愿者公益领域,从事青少年、残疾人等群体的项目策划和实施,并致力于群众文体赛事的开展和推广。

在青少年领域,开展来沪务工人员子女教育近10年,为唐镇本地及周边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展课外课程和活动,开设合唱、名族乐器、阅读、英语口语、计算机、绘画等课程,与社会知名企业举办运动会、春秋游等联谊活动。

在为来沪务工人员子女开展艺术教育的同时,他也把他的经验用于浦东残疾人群体,2010年,他开始了为居住和生活在浦东的残疾人开展艺术活动,协助组建了浦东新区残疾人合唱团,责招募专业合唱教师,开展日常声乐培训课程。

同时,他还利用休息时间服务社区,积极参加川沙名振社区公益活动,在古镇文明行、垃圾不落地、爱心义卖、关爱老人、善行川沙一起走、文明地铁、抗疫志愿服务、创城助建中积极表现,利用所长,协助社区公益机构建立健全常态化的公益服务机制。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20091号

沪ICP备11043936号-3

© 2001-2024 版权所有 上海浦东新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浦东新区志愿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