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浦东志愿者家园!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内容下一篇><返回><上一篇

浦东新区2014年度十佳志愿者王健刚——战斗到最后一刻
来源:    编辑:志愿者家园网    发布时间:2015-03-17

2014 年年底,进入冬季的天带着丝丝寒意,时时有刺到骨子里的那种痛袭来。早上起床的时候,王健刚感觉两腿有些不听使唤,拉起裤腿一看,两脚浮肿厉害。想起今天临时调课,早上和下午都要去洋泾社区上党课,王健刚有些担心,不知自己能否坚持下来。


这也难怪,都已是76 岁的人了,而且患有严重的糖尿病依靠胰岛素维持治疗。王健刚咬咬牙还是下了床,他对自己说,必须要坚持上完课。每月王健刚在洋泾社区有10 场报告,在市里有6 场,在社区学校有2 场。这么多年,王老就是以“志愿者”的身份,以一个有着五十多年党龄的学者、教授,积极宣传党务知识、创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参加志愿服务总时数超过4950小时。

说起王健刚“志愿者”的“生涯”,还得从王老退休后说起。王健刚退休前是《浦东开发》杂志主编和上海市浦东开发开放研究会法定代表人, 他是以正局待遇退休下来的。一直是让繁忙工作和事务缠身的王老,退休下来总还想为社会做些什么。一次他路过小区看见两个居民在争吵,从争吵中王老慢慢听出来了,一个说人家从楼上乱扔垃圾,一个说他家乱停车,两人互不买账,从争吵渐渐升级为肢体接触。这两家人家王老是熟悉的,都是家境不错的人家,一个家属是公司老总,一个儿子是个什么级别的干部。现在的人生活富裕了,可是在精神文明的建设上总是还达不到火候。

这夜王老没有睡好。说来也是凑巧,2003 年,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居委会自治组织法》,上海市首次开始民选居委会主任。王健刚经过民选被选上了俗称“小巷总理”的桃林二小区居委会主任。这时有人担心了,说王老职称是教授,而且是从正局级退下来的学者和干部。他愿意来当这个婆婆妈妈的居委会主任?出人意料的是,王健刚高高兴兴地表态说,他不仅要当这个居委主任,而且要当好这个“小巷总理”。

说是当好这个“小巷总理”,其实难处比想象的还要多。桃林二小区被外界称为“浦东的中南海”,当年是上海浦东新区的新建社区。其居民主要是浦东新区公务员,高级教师,公安、检察、法院、司法干部,浦东各大开发区国有公司的负责人等。社会上特别是学术界,听说王健刚当上了居委会主任,感到惊愕和不以为然,觉得“干什么不好?为什么去干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难道不觉得浪费时间和可贵的生命吗”?王健刚对此心情平静、淡然。他当选主任后说了一句话:“一个人不在于做大事小事,大事小事都要有人去做。一个人一生关键是要做好事,不做坏事。”

肖芳是这个小区的居民,她是一位工厂的女工,她的丈夫是一位给领导开车的专职司机,他们有一个正在上初中的女儿,本来这是一个幸福的家庭。不想,肖芳的丈夫在外面有了第三者,肖芳在劝说无果的情况下,走向了极端。夜深人静的夜晚,劳累了一天的肖芳想用刀先把老公杀了,然后用煤气结束自己和女儿的生命。这件事很快让桃二居委会知道了,王老会同居委会干部去找肖芳,让她放弃绝望的想法,鼓励她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肖芳最终在法院的判决下与丈夫离了婚,分得了她应得的财产。在以后的日子里,她把居委会当成了娘家,也成了居委会的一个“志愿者”。

王健刚是一位党的理论工作者,虽然居委会主任是个最基层的岗位,但他仍然不忘他的老本行。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写出了一篇高质量的论文《街道(社区)自治机制创新的四个维度》。

论文从政党(街道社区党工委)、政府(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社会自治组织“四个维度”,论述了基层自治组织应抓好“四大机制”,完善以社区自治组织发育为核心的自治发育机制;以居委会为核心的社区自治机制;以街道办事处行政管理为核心的社区管理机制;以街道社区党工委为核心的社区领导机制。以四个维度多管齐下的创新思维,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区生活共同体。该文不仅被收入到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市改革开放30 周年论文集》,还被多家刊物转载。

小区新建不久的时候,清晨总有三五个人、七八个人汇集在一起打太极拳、做练功十八法、舞木兰拳等。开始时没有固定时间和人数,这些都是自发来的居民,时间长了几拨人就有了矛盾,不是你占了我的地盘,就是你影响了我的锻炼。居委会得知这情况后,主动把大家组织了起来,既然大伙都是为了锻炼身体,那目标就是一致的,而且大家同在一个小区里何必为了这么个小事弄得不开心呢。居委会出面,把电源接到活动场所,力所能及地装上音响设备,推举其中的群众带队人作负责人,并纳入到居委会的骨干队伍之中。如此,一支支健康向上的文体队伍就成长起来了。

王健刚还从实践探索中,总结出了培育、发展、壮大社会组织的三条路径,即自发——引导型路径;需求——扶持型路径;矛盾——化解型路径。


像上面所说团队自建就是自发——引导型路径。说起需求——扶持型路径,还得从一个故事说起:一天王健刚认识的一个老年居民对他说,他想学电脑可是不知上哪儿学。专门去参加培训,这么大岁数了怕跟不上学不好,最好小区里有这方面的老师能指导指导他。王健刚想起前不久前也有个老妈妈来居委会找他说,她想学习绘画,就在小区里学,不想走出去。王健刚想起他们这个小区有电脑人才也有绘画大家。何不把他们组织到一起,一同交流学习。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小区居民支持。这就是需求——扶持型路径。社区中的不同类型居民有着各异的需求,但苦于彼此交流不畅,难以形成共识的队伍。此时此刻,居委会即可根据居民的需求,发出意向征询表,把有共识的爱好者组织起来。于是一支支绘画爱好者、书法爱好者、摄影爱好者、制作爱好者、电脑爱好者、针织爱好者、旅游爱好者、交谊舞爱好者小组就组织起来了。居委会还聘请了社会上的专家来指导,高手任教,进

行专门培训。经过普及和提高后,草窝里还真能飞出“金凤凰”来。

好多个爱好者小组在各个赛事中捧奖回来。

社区是个大家庭,免不了有形形色色的矛盾。其中有一些是偶发性、单次性的,只能作为个案处理。还有一些是群体性、多发性的。一天,有人找到居委会说小区道路和花园里到处都有狗屎,扬言如果再这样下去,他就要下药把这些宠物都毒死。没有多久,养宠物的人家也跑到居委会来反映,说有人在电梯里写上“养狗人家不得好死”这样的字句。两方矛盾都集中在一起,两个对立面其实是为了一件事。如果就事论事地单件处理,则不胜其烦。如果把养狗的群体组织起来成立“宠物俱乐部”的社会自治组织,做到变自我娱乐为群体娱乐,同时也进行自我管控和自我约束,订出养狗的公共行为准则,则是化解群体矛盾的有效方法。还有诸如法律志愿者组织,他们以其丰富,娴熟的法律知识,能有效地化解形形色色的法律纠纷。像上面所提到的肖芳的事情,就是属于矛盾——化解型路径。

经过几年的努力和探索实践,王健刚在桃林二小区建立起了相当可观的社会自治体系和组织网络,把一切可以动员和发挥作用的人力优质资源进行大整合。针对社区的中学校长和高级教师成群,王健刚便组织起了“关心下一代教师联谊会”;针对社区养狗较多,且有伤人、吓人及乱扔粪便的陋习,王健刚便组织起了“宠物俱乐部”,街道还为此专拨活动经费予以支持。宠物俱乐部定期开展活动,进行宠物的特技及美容美服的表演,增加集体乐趣。“宠物俱乐部”专门订立了共同遵守的《规约》。诸如上、下班高峰时,不带宠物乘电梯,不在上下班高峰及主要人行道遛狗、专门发卫生袋收集狗排出的粪便等;至于形形色色的文艺团队、体育团体,是更容易组织的社会组织,因为退休人员人人均有健康长寿、陶冶精神情操的客观需求。

王健刚连任三届居委会主任,实实当了九年义务“小巷总理”。直到新一代社工成长起来后,到75 岁时才卸任,成为上海市职称最高、年龄最大的教授级居委会主任,且被评为上海市级先进居委会主任。在三届九年的居委会主任任期中,王健刚自始至终把创建学习型特色社区作为主线,打出了“用创建学习型社区引领一切”的响亮口号。

一天,一个老党员跑到居委会来找王健刚办事。临别时老党员对王老说,你本来是党的理论工作者,有空你给我们讲讲党课,或者分析分析国内外形势。王健刚说好啊。说者可能也就是这么一说,王老却把这事放在了心上。

正好这时洋泾社区党工委书记吴其中马上要退居二线。吴其中原为总参三部的大校,而王老早年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就去部队挂职。军人的情结把两人“扭”在了一起,王健刚向吴其中建议组建一个社区文明讲师团,充分利用退休的一些高素质人才优势,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上新台阶,也为丰富退休人员的晚年生活,发挥余热,继续为党、为人民工作搭建一个平台。这一建议得到吴其中同志的认可,王健刚和吴其中两人共同担任召集人。

说起讲课,这里必须说一下王健刚参加任课的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他是现任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副团长。这支讲师团由一大批老红军、老将军、老干部、老科技工作者、老劳模、老新闻工作者组成。当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对此作过专门批示,几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俞正声、韩正等领导同志,先后纷纷致信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对百老德育讲师团的积极奉献表示“尊敬和钦佩”,“希望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新贡献”,对百老讲师团“在关心教育下一代方面发挥的特殊作用”予以充分肯定。王健刚在活动中,总是紧扣时代前沿科学知识,竭力为青少年成才指明方向,教会他们热爱科学,教会他们成才的方法论,教会他们如何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一些大学、中学的校长,还专门请王健刚在暑寒假期间的教师培训中,为教师作各种形式的专题讲演。

正是有了王健刚在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这些经历和资历,洋泾(社区)街道文明讲师团成立八年多来,这个银发讲师团的的确确发挥了超出当初成立时的预想作用,成为一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生力军。每当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每当全国两会召开,每当遇到国际国内的热点问题,每当迎奥运、迎世博、迎全国文明城区创建……这支队伍就立即前往38 个居委会、两新组织、窗口单位作辅导报告和形势报告,平均每年150 场,在第一时间把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理论体系直接送到基层,受到基层党员和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欢迎,在社区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这样一个杰出的群体,年年都被评为洋泾社区的先进集体。

有一次一个老朋友来看望王健刚,听说他在上海市百老德育讲师团讲课,还要在社区学校兼课,老朋友开玩笑说,“王老啊,你花那么多精力去社区学校有点不值得。”王健刚一笑,说:“那我给你算笔账啊。这些学员如果每年给基层上5 次党课,每次以50 人计,一个学员每年的受众就达250 人次。30 多位学员总计就达近万人次的受众。这是多么巨大的一笔社会效益和财富啊!如此报效祖国,何乐而不为呢?”

“我是担心你的身体。”老朋友直接道出了他的意思,他看到王健刚为备课搁置的厚厚材料中,得知王老的付出。洋泾社区学校是全国首批示范学校。王健刚在洋泾社区学校担任教研组组长以及时政知识班的主讲老师。参加学习的学员大多数为承担基层党课教育的老师,学员们是从来不毕业的,每个学期的学员大同小异。因此,老师花极大气力备的讲课内容,均只能讲一次,每周一次的授课全部为新的内容,这就是说,每一次课实际上均是一场学术报告。教师为此所花的精力,以及收集资料所花去的成本,是根本无法补偿的。每个学员对此也心知肚明。

王健刚八年多来为此所准备的学术报告已达数百场之多。王健刚听老友这么说,哈哈大笑,也用开玩笑的口吻说:“对于老年人而言,经常动脑筋,可以增强大脑的活力,预防老年痴呆,对健康也是有益的。授课本身也是一个动力,有利于克服惰性,促进个人的知识更新,增加精神财富,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老朋友双手一摊,继而向他伸出了大拇指。

这么多年,王老就是以这样乐观的态度和良好的心态,不计报酬“志愿”为社区和社会做了大量工作。风雨无阻,寒暑不惧。哪怕自己身体不舒服只要能坚持,他还是一声不吭来到课堂,毕竟他已是一个临近八十的老人了。

这里面的一件事情让王健刚永远难忘。那次他远在加拿大求学的外孙女回国,爷孙俩说话间,外孙女想给他写一本自传。当问到姥爷如何在耄耋之年仍然有如此旺盛的精力和体力继续他喜爱的工作,这到底是为哪般?王健刚沉吟良久,告诉外孙女,他们这一辈人的信仰是现在年轻人无法理解的。王健刚家乡是湖北秭归,1947 年,王健刚八岁时失去父亲。1957 年考上大学,后来转到部队。他经历了共和国人的成长历程,从艰难困苦中建立起来的信仰是不会轻易动摇的。


信仰,也就是王健刚如今退休了,仍然做好一名党的工作宣传者最大的动力。就拿王健刚退休后取得的个人奖状来说,据不完全统计,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0 份;来自上海市一级的15 份,来自浦东新区的21 份;来自洋泾社区(街道)的14 份,总计达60 份之多。

年近八旬的王健刚,依然在不停地工作着、奋斗着、奉献着。他发誓将为励志报国战斗到最后一刻。

(文/ 王鹏程)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20091号

沪ICP备11043936号-3

© 2001-2024 版权所有 上海浦东新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浦东新区志愿者协会